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以书场为中心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以来,评弹逐渐成为江南地区雅俗共赏的曲艺形式。听评弹成为苏州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生活习惯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打破。苏州评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弹词小说、作家群及评弹艺术特色等方面。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的互动关系,学术界涉猎较少。随着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深入,资料来源得到有效扩充,民国以来的报刊、档案,及口述资料的发掘和利用,为评弹研究的继续深入提供了可能。 昔日苏州评弹在江南地区流行,书场是艺人停泊的码头,是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交融、互动的载体,是苏州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书场,不仅是砖木结构的建筑空间,也是融入苏州文化、评弹文化精髓的社会空间。在苏州“大社会”变迁背景下,对书场“小社会”进行研究与分析,可以反观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的互动关系。 苏州书场中的评弹艺人与各色听众,构成了书场“小社会”;而苏州书场与苏州社会的其他组成部分,构成了苏州“大社会”。书场“小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推动着书场“小社会”不断发展,也反作用于苏州“大社会”。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之间发生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苏州“大社会”的发展制约着书场“小社会”,书场“小社会”的变迁也处处投射出苏州“大社会”的影子,是苏州“大社会”变迁的浓缩与提炼。 [
其他文献
唐代粮仓按照仓谷来源可以分为正仓、义仓、常平仓,同时唐政府为了某种特定需要又设置了太仓、军仓、转运仓、神仓等。这些粮仓若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又可以分为两种,即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粮仓和由地方管理、中央监督的粮仓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粮仓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都设有专门的官吏来管理。地方上的正仓、义仓由尚书省户部下的仓部司来管理,常平仓由太府寺下的常平署来管理,太仓由司农寺下的太仓署来管理,转运仓则直接受辖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术范围除了厚实的传统哲学外,还遍及物理、天文、历算、医学、考据学等方面。著名学者侯外庐先生曾说他是“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
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是甘青地区唯一一处出土了夹砂紫红彩绘陶器的史前遗址,该遗址的遗迹以墓葬为主。自遗址发掘以来还没有过对墓地布局和墓地反映的社会结构的深入研究。本
赵孟頫是元朝著名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在书法史、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由于赵孟頫身为宋代宗室,却在元代身居高官,因此,人们对赵孟頫本人行为的评价,也使其书画艺术遭受
生源薄弱学校的存在是当今教育不平衡性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解决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历史教学在生源薄弱学校的发展如何也值得历史一线教师探究。本文结
伊丽莎白·弗莱(1780年-1845年)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监狱制度改革家,是由宗教动机引导下诞生的监狱改革派。本文从弗莱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挖掘了其改革思想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本文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量广泛地收集近代中国和日本知识分子的日记、信札、传记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把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