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预算:美国经验与中国探索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结果导向”的绩效预算是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加强公共资源管理和有效配置的客观选择,它强调责任和效率,增强了预算资源分配与政府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美国联邦政府的绩效预算改革,特别是“新绩效预算”时期,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颁布与实施,在《总统管理议程》的指导下重点关注了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提出了“五项动议”的执行,并且借助了行政部门管理评分卡与项目评估比率等工具,对全政府层面开展了绩效测评与管理。通过绩效预算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美国州与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了绩效预算改革,通过把绩效管理融入预算制定过程、制定战略目标、运用平衡记分卡等手段实施了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的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了政府项目和政府决策过程的有效性,并增强预算参与者与利害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同时由于政府运作成果变得有据可查,公众可以在更具实质性的层面上理解这些成果。 通过对国内广东省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绩效预算改革的实践检验,考察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水平的现状,本文认为目前在我国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应: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融入绩效概念,在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过程中使预算过程透明化、民主化,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从支出项目的绩效预算开始,逐步将绩效预算推向以部门为基础的绩效预算。在政策制定、预算公开、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为绩效预算改革的顺利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绩效预算改革的经验,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做好其他配套改革工作,为绩效预算改革的顺利推行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2019年5月31日,党中央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对开展主题教育作出
期刊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量增长很快。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化路径选择积累了大量的国企冗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传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