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结果导向”的绩效预算是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加强公共资源管理和有效配置的客观选择,它强调责任和效率,增强了预算资源分配与政府部门绩效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有效性,也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体现。
美国联邦政府的绩效预算改革,特别是“新绩效预算”时期,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颁布与实施,在《总统管理议程》的指导下重点关注了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提出了“五项动议”的执行,并且借助了行政部门管理评分卡与项目评估比率等工具,对全政府层面开展了绩效测评与管理。通过绩效预算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美国州与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了绩效预算改革,通过把绩效管理融入预算制定过程、制定战略目标、运用平衡记分卡等手段实施了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的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了政府项目和政府决策过程的有效性,并增强预算参与者与利害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同时由于政府运作成果变得有据可查,公众可以在更具实质性的层面上理解这些成果。
通过对国内广东省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绩效预算改革的实践检验,考察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水平的现状,本文认为目前在我国地方政府推行绩效预算应: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融入绩效概念,在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过程中使预算过程透明化、民主化,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从支出项目的绩效预算开始,逐步将绩效预算推向以部门为基础的绩效预算。在政策制定、预算公开、用人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为绩效预算改革的顺利推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绩效预算改革的经验,开展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做好其他配套改革工作,为绩效预算改革的顺利推行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