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为中心,以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经验为借鉴,整体内容分为层层递进的三部分,即“金融控股公司一般理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状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
第一章 金融控股公司一般理论。界定了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集团的概念,以及什么是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事业型金融控股公司。论文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之所以在各国大行其道的原因,其内在原因是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达到协同效应,其外在原因是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技术进步、放松管制和金融创新。
第二章和第三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状况。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金融机构组建的,第二类是企业集团投资形成的,第三类是由地方政府为整合当地金融资源而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对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提出了严峻挑战,表现为:我国以安全稳健为主导的金融监管理念受到了以效率为主导的监管理念的挑战;金融控股公司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提出了挑战,有关部门应抓紧对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再不能采取视而不见的鸵鸟政策;金融控股公司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不明确,成为多元监管下的监管盲区。以德隆集团的溃败作为案例,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到最后一章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论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必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经验,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重点内容,以及未来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变化。
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关注,是对金融控股公司有效监管的前提。论述了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般的金融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金融控股公司还有管理结构和组织机构所带来的特殊风险,即同一笔资本的重复计算,金融控股公司的利益冲突,金融控股公司的传染风险,金融控股公司的不透明结构风险,以及转轨期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有风险。
对管制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西方经济学家对管制理论研究较多,代表性的主要有社会利益论、社会选择论、管制俘获说和管制新论。接着对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交易效率降低,金融体系的公共产品性质,金融市场存在的不完全竞争,金融市场对收入分配公平的漠视,这构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一般理由。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我国法律几乎一片空白,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尤为重要。文章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做法,即美国的伞形监管、英国的非政府一体化监管、日本的政府部门金融厅统一监管,在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借鉴意义。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选取了最重要的三方面加以研究,即资本充足率监管、内部交易监管和金融控股公司市场准入和退出监管。资本充足率源于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监管的需要,后延伸到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文章研究了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率的几个层次,借鉴联合论坛提出的监管原则,给出了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几种方法。内部交易是把双刃剑,适度的内部交易是金融控股公司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但内部交易也是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传递的重要渠道。文章在借鉴内部交易监管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监管的框架:设立防火墙,防范风险传递;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内部交易信息披露监管措施;制定法律,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论述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标准,探讨了当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遇到危机时,金融控股公司应承担何种责任,文章就金融控股公司的加重责任重点进行了研究。
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个动态的过程,随着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推进,金融监管体制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文章研究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未来的变化趋势,在分析多种监管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未来统一金融监管体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