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无菌小鼠接种过敏和无过敏反应小鼠粪便后对卵清蛋白(OVA)致敏的反应,探究肠道菌群在食物过敏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过敏小鼠和无过敏反应小鼠的粪便分别接种于无菌小鼠,为过敏小鼠组(FA组)和无反应组(NR组),每组各10只。接菌两周后,两组小鼠中各随机抽取7只建立食物过敏模型,称为实验组(FA-o组和NR-o组);另外3只为对照组(FA-c组和NR-c组)。(1)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的水平;(2)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形态学变化;(3)采用DGGE技术检测粪便菌群的定植和变化。结果:(1)OVA致敏后,以血清OVA-sIgE水平高于对照组X+2SD作为致敏成功的阳性判定值,FA-o组小鼠的致敏率为85.7%(6/7),而NR-o组小鼠的致敏率仅为14.3%(1/7);(2)HE染色可见FA-o组与NR-o组相比有较严重的炎症反应,如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局灶性坏死、脱落,炎性细胞浸润,无反应组则空肠绒毛上皮细胞较完整,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3)DGGE图谱及相关分析显示,菌群定植2周后,FA组和NR组菌群总体结构差异明显;两组DGGE条带有明显不同,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图中两组能很好的分离;测序结果也表明NR组中厚壁菌门的细菌占优势,而FA组中变形菌门的一些细菌是优势菌群。结论:(1)肠道菌群不同使接菌小鼠对OVA的敏感性不同,说明肠道菌群异常可能是食物过敏的始动因素;(2)小鼠肠道菌群可以传递食物过敏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