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郧断裂带对二道垭、云岭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紧密结合两郧断裂带对十漫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在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和对大量基础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基础上,以目前流行的土木有限元分析软件SD-σ作为基本计算工具,从对两郧断裂的地质破碎带和地震活动性分析开始,系统地研究了两郧断裂带的构造和演化特征,再对调查区岩体质量进行系统化评价并得出岩体的各项岩石物理力学指标,进而对二道垭隧道、云岭隧道有代表性的断面进行二维有限元模拟,得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和结构建议,最后,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模拟隧道在地震破碎带中的开挖过程,根据软件得出的海量数据,系统地分析了隧道围岩的应力场、应变场特征,并得出了隧道支护体系的受力特点.本文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既有资料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研究了两郧断裂带的基本构造特征,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特征;(2)根据现场取样,SEM和TL试验,得到了断裂带的基本活动特性测试结果,进而得出了两郧断裂带对主控工程的影响评价;(3)采用动态的研究方法,根据Hock-Brown公式和围岩松散体荷载理论,得出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岩体动态参数;并对研究区内隧道围岩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围岩岩体质量分级与估算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体系;(4)对研究的两条隧道进行了围岩岩体分类,并对隧道进出口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5)利用平面有限元软件对隧道代表性地段进行了模拟,对拟建隧道的应力和应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得出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结论;(6)利用3D-σ对地震破碎带区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对隧道开挖后围岩二次应力场进行了分析,并对支护系统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他文献
该书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长森教授传播学博士论文,29万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该书从社会变迁和媒介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融合具
福建省福鼎市八尺门滑坡群位于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福鼎至宁德高速公路A3标段主线YK24+130-YK24+480之间。由于高速公路施工及地方路改线,在八尺门古滑坡体内相继发现5个滑坡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机械制造行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据此,围绕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的中心,其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标志。 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有
以现代土质学、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为指导,将土的微观结构特性与宏观力学行为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强夯后高饱和度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建立高饱和度地基土的本构模型,国内外尚
路基是一条公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为公路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提供良好保障.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完美做好路基的填石工作是为道路质量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
学位
数学作为当前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大多是采取机械循环的题海战术,这不仅
随着产品的多样化、更新频繁、系统复杂化、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传统的产品设计、实验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当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虚拟样机技术便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它借助成熟的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图形用户界面技术、信息技术、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等对虚拟的产品原型进行设计优化、性能测试、制造仿真以及使用仿真等。 本文分析了虚拟样机
二维激光雷达因为其快速、准确的测量特点被大量应用在移动机器人的环境障碍物检测中,但由于它对三维环境的扫描无法实现,因此本文以六轮腿移动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系统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