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异质个体人群疏散与传染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uji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不断趋向体积巨大化和结构功能复杂化,导致公共建筑内人员密集,人群构成复杂。随之而来的一些公共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如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问题、人员密集场所的感染传播问题等。值得注意的是人群并非由性质均一的个体组成,个体的身体状况、行为特性以及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我们称之为个体的“异质性”。本文主要关注了个体尺寸以及健康状态的差异性对疏散以及感染传播的影响。单一个体属性的疏散模拟难以对疏散效果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估,所以个体异质性这个因素在面向各年龄段人群的公共场所的疏散设计中至关重要。另外,人员密集场所也是疾病流行的高风险地点,如果公共场所中存在感染者,人群的流动混合无疑会加速感染传播,了解其内在规律是做好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措施的第一步。本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人群中个体异质性的影响。一方面,本文关注了存在尺寸差异的二元混合人群从单出口房间疏散的过程,探究了尺寸差异对疏散效率的影响。另一方面,本文以典型地铁站内行人出站过程为例,对微观人群传染问题进行了模拟,对相关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为了探究个体尺寸差异对疏散的影响,本文引入了理想情况下的疏散特征时间,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尺寸差异的增大会降低疏散特征时间。但模拟发现期望速度较大时,尺寸差异的增大会增加疏散时间。为了探究尺寸差异影响宏观疏散效率的内在原因,我们从微观角度入手对二元混合人群的疏散过程进行观察。通过比较不同尺寸差异下拱形拥堵的占比,发现随着尺寸差异的增大,延迟时间较长的拱形拥堵占比增多,导致总的拥堵延迟增大。进一步,我们对拱形拥堵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随着拱形拥堵簇中大个体数量占比以及尺寸的增大,拱形拥堵造成的延迟时长增加。期望速度较大的时候拱形拥堵占主导地位,所以尺寸差异的增大会明显降低疏散效率。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个提高疏散效率的策略,即大小个体分开疏散,并通过模拟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接着,本文对地铁站内行人出站过程的传染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了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降低传染的风险,我们对感染半径以及感染概率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感染半径的取值会显著影响感染传播。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之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通过模拟验证了各类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隔挡设施以及增大行人间距能够显著降低感染人数。此外,较大的期望速度也有利于减少感染人数。需要注意的是,出站总人数的增加会降低措施的有效性,因此除了要做好防控措施的实施,还要控制进站人数以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综上所述,本文的工作考虑了公共建筑内人群中个体异质性对疏散过程以及感染传播的影响。为人员构成复杂的公共建筑内部合理的布局、疏散策略的制定以及疫情期间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砌体结构在我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砌体结构自身材料的离散性、施工的非标准性、墙体分析难题使得无筋砌体结构的分析十分困难。而有限元建模分析作为一种低成本且较为精确的研究手段,让学者们对于砌体结构的研究更加的快捷与方便。现阶段对于砌体结构有两种建模方式,一种是精细化建模方式,另一种是整体式建模方法。精细化建模具有精度高、分析结果准确等优点,但建模复杂、模型计算速度慢,对于计算机
老年公寓作为新兴起的养老设施,既能够提供独立的居住模块,又能给与老年人更好的服务和照顾,符合当下的养老需求。但是传统老年公寓还存在设施老旧、空间活动单一分布不合理、景观环境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老年人独特的特点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满足现代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探寻出一条适宜富平县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的方法是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的方式,首先,总结国内外
预制装配部分外包组合梁(Prefabricated 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简称PPEC梁)是指在工厂浇筑梁腹混凝土和预制板,运至施工现场拼装后浇筑接缝处及面层即可完成施工。作为一种新型性能优良的组合结构,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但目前关于PPEC梁的研究都是基于现行规范材料限值;随着高强钢和高强混凝土的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优良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学校园景观的建设越来越模式化,导致了大学校园景观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大学校园环境雕塑普遍缺乏整体的空间布局、文化内涵严重缺失和缺少个性特色等方面。本文从大学校园环境雕塑的文化表达角度出发,以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环境雕塑的文化表达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如何进行环境雕塑的文化表达问题。以期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在符合校园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更新,传统建筑结构的弊端逐渐突显: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环节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资源浪费,危害生态环境。为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本文提出一种法兰螺栓连接可拆卸型钢混凝土柱(Demountabl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简称DSRC柱),DSRC柱通过法兰螺栓连接实现构件重复利用,本文主要针对其受力性能和设计方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供暖热源,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单体建筑太阳能供暖技术已趋于成熟,但由于太阳能具有波动性和能流密度低的特征,集热-负荷比较小的建筑存在太阳能保证率低等问题。太阳能集中供暖热稳定性高、经济性好,但对于一些无多余安装场地的城镇而言适用性不高。分布式太阳能集中供暖系统通过分散的众多单体建筑屋顶分别收集太阳能,再汇集到集中管网系统中,在节省大量专用收集场地的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失衡,各种城市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城市中可用于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是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绿色空间的存量优化提升成为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要策略,屋顶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有效缓解城市生态问题。然而西安地区屋顶绿化却存在建设及维护成本过高、生态功能性不足、种植模式单一化和贫乏化、植物生境适应性差等严峻的现实问题。针对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了低维护生态式屋顶
冬季建筑保温减少冷风渗透负荷与建筑室内新风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矛盾。为了克服这种矛盾,前人及课题组前期研究了渗透性新风预热太阳能墙,通过新风预热初步解决了新风产生额外负荷问题,但是,其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造成新风温度低,从而不满足供暖设计温度的要求,且在高侧风、极寒地区热损失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原有新风预热太阳能墙新增外置玻璃盖板,并且将原有的集热金属平板升级为波纹板,此外,采用下送风方式,形成了新
当前,回汉杂居型村落的研究受到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民族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重视,以往只专注于传统村落考证和空间分析的研究已逐渐扩展到一些非传统村落名录但民族文化多元的村落。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区域内生活着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景观特质在该地区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回族与汉族经过多年的相处与融合,形成了当今文化多元的回汉杂居型村落。本文将回汉族群与村落空间二者联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很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城市扩张所造成的的严峻冲击,历史风貌逐渐消失。西安北院门作为西安城市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西安的发展变迁。优化西安北院门景观环境对于促进回民街发展、营造高质量的商业旅游氛围、提升西安回民街档次、构建城市多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一个具有极大商业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却隐藏着文化价值认识不足,过度的商业开发等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在西安回民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