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模多频收发器的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sq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逐步部署以及用户需求的日益提高,无线通信对射频芯片的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多模协议的集成与多频技术的融合是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趋势。多模多频收发机是现今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即是研究和设计运用于多模多频收发机中的宽带功率放大器。   文章首先介绍了功率放大器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器件的模型,包括HBT模型、集成和分立无源器件模型:然后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功率放大器有关的理论,诸如传统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性能、分类和线性化分析;之后介绍了常用的宽带放大器设计技术及宽带匹配技术。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按照方案设计、电路设计、整体优化、版图设计、测试板设计及芯片键合测试的设计流程详细介绍了宽带多模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分析了测试结果,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   宽带功率放大器设计频段针对GSM、TD-SCDMA及RFID三种应用系统,使用0.13μm SiGe HBT工艺。设计方案采用两级放大器级联,级间匹配中应用匹配补偿技术抑制晶体管低频端的增益补偿高频增益,改善增益平坦度,实现宽带特性,输入输出端采用低Q值多级匹配技术实现宽带匹配,保证输入电压驻波比及输出功率在设计频段内满足要求。电路输出端电流过大,且输出匹配面积很大,所以输出匹配采用传输线和分立电容构成,在片外PCB板上实现。宽带功放芯片面积为2.15 mm×1.54 mm,后仿工作频带为0.7-1.9GHz,增益20.74dB,输出功率大于26dBm,输出1dB压缩点大于25dBm,电压驻波比小于1.98∶1。测试频带偏移到517-1470MHz,最大增益27.24dB。在最大增益点718MHz处最大输出功率26.12dBm,输出1dB压缩点为25.55dBm,PAE为19%。在高频点1.41GHz处最大输出功率30.04dBm,输出1dB压缩点为29.99dBm, PAE为25%。
其他文献
矿井巷道是受限的非自由空间,信号在这受限的空间内传输会发生反射、散射等现象,形成多径衰落效应。本文对复杂的矿井无线通信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信号在矿井巷道中的传播
被动毫米波综合孔径成像技术是毫米波探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研究已遍布军用及民用各个领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采用下变频方案,随着光纤及应用光学的发展,基于电
对在库状态列车的部件安全检测是高速铁路列车安全检测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规范化,减少安全隐患的漏检,需要提供智能的解决方案对在库列车部件进行检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重要的冬麦区,小麦育种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赤霉病和白粉病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生长中后期重要的病害,常年两种病害同时发生。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之一,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东部发病严重,几乎每4年重发一次,重发年份减产20%~40%以上。目前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病面积达到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
雷达在进行海面目标探测的时候,由于海面背景杂波对目标信号的影响非常大,导致雷达得到的回波信号受到了海杂波的干扰,所以有效研究海杂波信号对于减小海面回波信号里的海杂
紫貂(Martes zibellina)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毛皮动物,曾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物种。由于受到长期盗猎和生境破碎化的影响,其野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尤其是在我国,紫貂早已被列为濒危
相思作为豆科树种,其共生固氮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在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 A.Cunn.)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吸收的氮素中,52%~66%来自根瘤菌的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