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位和插位纠错码的组合构造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删位和插位纠错码的理论还比较少,已有的结果大多集中在纠正1个删位或插位错误。本文讨论删位和插位纠错码的组合构造方法,主要研究了两类完备的删位纠错码:T~*(t,k,v)-码和T(t,k,v)-码,这两类码都能够纠正任意的直至(k-t)个删位和插位组合的错误。 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引入广义烛台形t设计(或t-GCS)的概念,然后给出用t-GCS构造T~*(t,k,v)-码的方法,最后证明了当v为奇数时,存在一个T~*(3,4,v)-码。由于Levenshtein已经证明了v为偶数情形的T~*(3,4,v)-码都是存在的,因而T~*(3,4,v)-码的存在性问题就被彻底解决了。 Levenshtein首先指出有向t-设计DB_t(k,1;v)等价于T(t,k,v)-码。在第三章中,我们基本证明了有向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DB(7,1;v)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的,除了一个例外的v值,以及68个可能例外的v值。从而,我们就得到了相应的T(2,7,v)-码。 在第四章中,我们比较系统地研究了T~*(2,7,v)-码的存在性。当v≥2350时,T~*(2,7,v)-码的存在性已经解决。我们同时也构造了大量v<2350的T~*(2,7,v)-码。 在第五章中,我们利用有向t-设计得到了一个T(t,k,v)-码的渐近存在性结果,并初步讨论了T~*(t,k,v)-码的渐近存在性问题,以及其它与删位和插位纠错码有关的有向设计,并且提出了若干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其他文献
依据岩石的力学模型和边界条件通过波动力学理论推导出钎杆回弹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Mtalab软件仿真出钎回弹速度的变化范围;然后以钎杆回弹速度的变化范围为基础,在传统液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方面,精神生态危机与自然生态危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都是生态文化运动所要关注的对象。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化的视角出发,对现代艺术领域里的
研究从桔皮中提取黄色素的工艺及条件,确定了浸渍法提取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和索氏提取法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浸渍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70 %乙醇为提取剂,采用1∶8(g&#183
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对数据传输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能充分利用光纤巨大的传输容量,基本满足了对带宽的需求。为了有效利用原始带宽,应该直接在光层透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