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和生态环境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的不协调必然制约农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只有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三者有机协调,农业才能持续性发展。农业生态效率的研究可以反映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系统协调的真实水平。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中部地区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不仅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而且影响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农业生态效率对转变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部农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本文分别从资源环境现状、农业生产现状、生态农业现状三个方面分析了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概况,以此为基础并同时参考相关学者的做法,制定了符合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第二,本文通过几种效率评价方法的比较,选择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作为评价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方法,本文选用的是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并对中部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作出描述性说明。第三,利用基于非期望的超效率SBM评价了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分别从中部各省和86个主要城市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四,利用HP滤波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研究了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空间演化特征,并且利用?收敛、?收敛对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收敛性分析。最后,为提升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提出建议。研究结论:第一,在2008-2017年,中部地区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处于中高等水平。在2008-2014年左右,中部各省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经历一个下降过程,在2015-2017年,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经历了一个波动上升的变动趋势,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高,山西省和安徽省的农业生态效率相对较低,近几年江西省和河南省上升趋势明显;第二,86个主要城市农业生态效率差别较大,三门峡市、十堰市、宜昌市、天门市、荆州市、武汉市、咸宁市等7市处于高效率水平,近半数城市处于低效率水平;第三,在时间演化上,中部六省农业生态效率经历“正缺口-负缺口-正缺口”的变化过程,在2008-2010年和2015-2017年两个阶段,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处于正缺口,而在2011-2014,处于负缺口;第四,在空间演化上,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全局自相关,通过局部自相关发现,主要城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异质性强,低高集聚和高低集聚特征明显;第五,中部六省农业生态效率不具有?收敛和绝对收敛,但是存在条件收敛,即中部六省农业生态效率趋近于自身稳定状态。本文创新点包括:第一,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评价指标测度了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第二,对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了时空演化及其收敛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