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轧制中间冷却过程控制模型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厚板生产中,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是提高产品质量性能重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控制轧制的应用通常会因待温而降低轧制效率。研究表明中间冷却技术可以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待温的中间坯进行喷水冷却,缩短控制轧制待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本文研究了中间冷却控制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给出计算中间坯温度场的二维有限差分模型,确定了冷却计算参数的取值。特别对中间冷却换热过程进行了的介绍,说明高温中间冷却换热以膜沸腾换热为主,在高温区换热系数随温度变化较小。应用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和参数的选取是合理的。(2)基于冷却原理建立了中间冷却控制过程计算模型,根据已知参数实现冷却过程参数,水流密度、开启集管数量、集管排布、摆动冷却次数等冷却过程参数的计算和设定。确定了中间坯的摆动范围,并对中间坯的摆动过程进行位置跟踪,以顺利实现冷却过程。(3)对厚板坯的冷却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空冷时随板坯厚度的增加冷却速率减小,冷却结束时表面与中心的温差增大。水冷时随着水流密度增加,冷却结束时表面温度降低,厚度方向温度均匀性变差。在水流密度变化较小时水流密度对返红时间影响较小,水流密度为60~120l/(m~2·min)时返红时间为31~33s。返红时间随着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厚度从30mm增加到60mm,返红时间从10s增加到32s。(4)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对中间冷却过程温度场的影响。得出通过集管的间隔开启和分段冷却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表面与心部的温差,提高厚度方向温度的均匀性。经过分析得出中间冷却时水冷温降比的选择范围为0.8~0.9。(5)中间冷却过程的模拟和热轧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冷却可以在不降低产品综合性能基础上,缩短待温时间30%左右,提高生产效率。
其他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对外宣传。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白酒企业也建立起了英文主页。英文网站的建立,搭建起
<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平面几何教学的重点,也是后续平面图形学习的重要基础.很多教学研讨多集中在等腰三角形的第1课时(侧重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等边对等角""三线
对地下管道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是避免其发生事故的有效措施,为此详细介绍了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并对我国排水管道检测的管理提出了改进建
沙利度胺因致畸作用撤出市场后又被发现在抗炎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活性,并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麻风并发症麻风结节性红斑。近年来其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又成为研究热点,2006年5
随着轧钢生产和轧制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轧钢产品的微观组织和机械性能,以有限元为代表的数值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轧制过程进行分析,这对于减少或消除试错过程,降
管材胀形实验是一种新的直接测试管材应力应变关系的方法,比传统的单向拉伸实验能更准确地测试管材的力学性能。本文首先对管材胀形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椭圆形轮廓线的
死之为死不仅是哲学言说的前提,而且也打断着哲学本身。如何接近“死”,指引着哲学言说意志的方向,本文试图显示出:海德格尔从此在向本己的自身筹划出发,把死规定为“不可能
<正>将一种无模板的、经济的液相合成方法与煅烧相结合制备出大小均匀单分散的多孔ZnSnO3立方块。通过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可以分别获得边长约为100nm,200nm和300nm大小均匀
近年来,模压成型已成为透镜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何加工出纳米级的表面精度和形状精度的透镜模具已经成为学者们广泛研究的一项课题。研磨和抛光是提高工件精度的一种重要方
软木凭借其优良的性能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其耐候能力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所谓耐候性就是把材料放在自然气候环境下,经过光照、冷热、风雨等各种气候造成的综合破坏,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