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缩影响Zr基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微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极限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但由于缺乏室温拉伸塑性而限制了其应用。为了理解这种现象,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LAMMPS软件先对Zr2Cu非晶合金在拉伸形变过程中的自由体积、剪切转变区和剪切带三者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对非晶合金进行预压缩处理,研究了预压缩对Zr2Cu非晶合金力学性能微机制的影响。首先,对非晶合金的拉伸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晶合金中存在一个4.7%的临界自由体积值,当某些区域自由体积大于这个值时,该区域发生软化,同时产生剪切转变区,不同的剪切转变区在切应力和自由体积浓度差共同影响下连接在一起沿45°形成初级剪切带,对应于应力的陡降。随着应变的增加,初级剪切带扩展成为成熟剪切带贯穿整个模型,容易失稳而造成灾难性脆断。在此基础上,对非晶合金在Z方向进行预压缩处理,研究了预压缩对Zr2Cu非晶合金力学性能微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压缩会使非晶合金一些区域激活,这些激活区域在随后X方向拉伸过程中不仅会增加剪切转变区产生的数量,而且还会阻碍剪切转变区的扩展,沿45°和135°方向产生“十字”交错的剪切带,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使得应变更均匀的分布在非晶合金中,避免应力过渡局域而导致材料的失效,从而有效地提高非晶合金的性能。对形变过程自由体积的研究表明,自由体积发生软化后快速增加,在一定的应变后发生饱和,且这个值与液态的自由体积值较接近,表明非晶合金的屈服与玻璃转变存在一定的关系。
其他文献
电源分系统是卫星的重要分系统。电源控制器(Power Conditioning Unit,PCU)是电源分系统的核心设备,担负着为整星提供母线并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的职能。蓄电池充电调节器
《民用机场高填方工程技术规范》(MHT5035-2017)提出了一种新的填料分类方案。该分类中,将>60mm的颗粒≯50%,且
热障涂层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降低基底表面温度,从而延长器件寿命、降低燃油消耗以提高发动机效率。然而航空发动机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摄入空气中的钙镁铝硅氧化物颗粒(CMAS),这些颗粒在高温下熔融附着在热障涂层表面,并沿孔隙和微裂纹等渗入涂层内部,导致涂层的成分、结构和性能等退化,最终涂层剥落失效。目前应用最广泛的7YSZ热障涂层材料极易遭到CMAS的腐蚀破坏,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热
为筛选防控克氏原螯虾病害的绿色药物,本研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A组(0.17%甘草+0.10%金银花+0.03%黄芪多糖)、B组(0.13%甘草+0.14%金银花+0.03%黄芪多糖)、C组(0.17%甘草+0.10%板蓝根+0.03%黄芪多糖)、D组(0.13%甘草+0.14%板蓝根+0.03%黄芪多糖)和E组(0.21%甘草+0.06%板蓝根+0.03%黄芪多糖)5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在人工构建
小灵便型散货船吃水浅,适航能力强等特点是一种主流的散货船船型。由于2008年燃油价格的剧烈波动和航运市场的萎靡的影响,航运公司对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造船市场对船型
陆生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表明陆生植物是从轮藻进化而来,并且一些与陆地生态适应性相关的基因已在轮藻中起源。植物LHOG基因编码一个具有未知功能DUF4091结构域的蛋白质,该基因在陆生植物中广泛存在。然而,目前尚没有对植物LHOG基因起源和进化模式的报道,也没有对其功能的研究。为阐明植物LHOG基因的起源和进化模式,并初步解析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一些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也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力求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课程。项目式学习作为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各家各户代步工具。因此,随着城市车辆的日益增加,各种各样的交通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交通拥堵为交通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制约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去解决或者缓解交通问题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微观交通流研究通过分析道路上单个车辆的行为特征,从而表征由个体到整体的交通运行状况。此外,道路结构信息同样会对交通流演变规律产生影响。由于非结
智慧农业需要大规模的传感器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氮磷钾、二氧化碳等多种农业数据,传感器的数据格式差异大,导致开发成本高;传感器的数量规模一般需达到数十万,
为探索新疆北疆地区滴灌棉花液态有机肥与氮肥合理配施技术,2015年-2016年分别于新疆呼图壁县、昌吉州三坪农场对棉花进行施用液态有机肥的研究,探究“新壮态”液态有机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