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新疆哈密东戈壁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区地质资料收集、野外地质调查与矿石系统采样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地质学分析手段,获得了围岩蚀变矿物化学成分、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等数据,确定了矿床蚀变类型及蚀变分带,查明各期蚀变事件的产出环境及所引起的矿化现象,综合分析了矿床的成因,并推断了矿床形成年代,明确了矿床类型。研究认为:该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等受隐伏东戈壁斑状花岗岩体控制,控矿岩体形成于华力西晚期(227.6±1.3Ma),属S型花岗岩,矿床类型为中温岩浆热液型钼矿床。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及少量外来流体,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和钾化。东戈壁钼矿床主要成因是:由于隐伏斑状花岗岩体的上侵出现的长英质为主富含气态组分的高温气化热液和外来流体与岩浆演化产生的热液相混合,围岩蚀变过程中,热液中的硅质进入围岩,围岩中的金属离子如钼、钨、铜、铅、锌等迁移出围岩并进入到流体中,热液中的金属矿物组分含量大大增加、浓集。最后随着温度的下降、长时间的物质交换,流体中的多种金属矿物依次沉淀、结晶,形成伴有多种金属元素矿化的钼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