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我国护理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是各类护士均从事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执行治疗、健康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护理人员所担负的责任不明确,也不能充分反映不同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国外经验显示,以能级体系为核心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克服上述难题,但国内目前尚缺乏足够数量的合格护士来支撑这一新型管理模式,亟待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加以解决。本研究力求提出一个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旨在对护士分层次培训工作有所助益。[方法]本研究为定量研究,采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法对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进行专家函询。首先成立预测领导小组,在文献检索,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根据研究目的,共聘请了20名专家,包括临床护理管理专家15人,护理教育专家3人,护理教育管理专家2人,均具有副教授或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其中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全部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经过对专家的两轮函询和反馈形成集中性意见,最终得到结果。[结果]①、护士Ⅰ级:宏观-工具性需求,它们既是工具性技能,短期培训后就能有较大提高,又是各护理单元均需熟练掌握的;②、护士Ⅱ级:宏观-表达性需求,它们不会立即显示效果,但会潜移默化,同样也是各个护士群体都需要的;③、护士Ⅲ级:微观-工具性需求,对某些专科护理提供高级技能培训;④、护士Ⅳ级:微观-表达性需求,一般是针对护理专家进行的科研、咨询、培训、管理、宏观政策把握等方面的训练。[结论]①、护士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间断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截然地将各级护士的能力分开,能级体系实为一个“连续统”(continuum)的概念,完全可能会出现少数低层级护士的能力已经达到高层级护士的能力要求,因此该模型只具有相对意义。②、能级交错会使不同等级护士的培训需求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交集,培训内容模块里面的虚线即表示这个界限既是存在的,但又是模糊的,允许少数优秀护士在完成自身所属级别的培训以外选择跨级别培训。③、护士从N1到N4级别的培训,从内容上看:实“虚”结合、紧密有序:从内涵上看:体现了实像→抽象→实像→抽象的辩证法:从过程上看:恰当地反映了护士能力的提升乃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