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实验观察了在不同水平母源抗体情况下,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对商品肉鸡法氏囊的影响,并分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的抗体水平变化情况,以期为养鸡生产中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提供实验依据.选取IBDV母源抗体水平不同的1日龄AA肉鸡80只,依据IBDV抗体监测结果分为高母源抗体组(高抗体组)与低母源抗体组(低抗体组).在低抗体组IBDV抗体滴度衰减到1000(ELISA实验)以下时,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对两组鸡进行免疫.免疫后每周各组随机取5只鸡,测定法氏囊重量、脾脏重量和雏鸡体重,计算法氏囊的囊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取法氏囊和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各组鸡群每周随机取10份血清,监测IBDV和NDV的抗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鸡群的法氏囊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高抗体组的囊指数高于低抗体组,在IBD疫苗免疫后7天差异显著(P<0.05),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显著.进一步组织病理学的观察结果显示,IBD疫苗免疫后法氏囊淋巴滤泡的髓质部出现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排空现象,髓质部内有数量不等的炎性渗出物;对损伤程度的评分进行比较表明,低抗体组的法氏囊损伤程度明显高于高抗体组,在IBD疫苗免疫后7天差异显著(P<0.05),而在其他时间段差异不显著.对血清学监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在IBD疫苗免疫后14天高抗体组和低抗体组的IBDV与NDV抗体差异显著,其他时间段抗体差异不显著.脾脏增重与体重增长在任何时间段差异均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免疫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可引起低母源抗体组的法氏囊发育缓慢,法氏囊组织出现较为严重的病理损伤,新城疫疫苗免疫后产生抗体的时间延迟.这表明免疫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会造成低母源抗体的鸡群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免疫21天以后,高抗体组和低抗体组的法氏囊的发育情况、法氏囊的病理损伤程度、新城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产生情况等各项检测结果趋于一致,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的对法氏囊的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为了保证鸡群整个饲养期的健康生长,当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较低时,不建议使用中等偏强毒力的IBD疫苗进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