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下端及乳头部小结石磁共振扫描策略及影像诊断

来源 :昆明医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磁共振扫描技术的优化及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个性化扫描方案,旨在提高胆总管下端及乳头部小结石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05年9月到2007年9月间因腹痛、黄疸等怀疑胆道梗阻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检查,并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胆总管下端、乳头部小结石病例75例。MR成像设备采用GE公司1.5T SIGNA超导磁共振成像仪,选用体部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术前在均采用常规MR扫描和个性化方案检查。常规MR扫描包括常规轴位和冠状位FSE-T2WI或SSFSE,FSPGR—T1WI,BH Thick slab MRCP扫描。个性化扫描方案:针对不同病例行轴位、冠状或斜冠状、斜矢状等多方位SSFSE的薄层扫描,联合应用FIESTA序列;厚块MRCP的层厚减薄至20-30 mm;病变未显示或病变显示不清者行低张扫描。对疑为肿瘤、炎症性病变,在FSPGR—T1WI上行动态增强MR扫描以鉴别。对上述两种方案所得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要求:所有75病例胆管均不同程度扩张,扩张形态呈枯枝状。常规层厚MR扫描检出结石阳性率54.7%,薄层扫描检出结石阳性率77.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6,P<0.05。常规厚块MRCP扫描检出结石阳性率61.3%,减薄后的MRCP扫描检出结石阳性率68%,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例联合应用多序列扫描,检出结石阳性率为95.7%,常规MR扫描检出率为81.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5,P<0.05。常规MR结合MRCP检出结石阳性率为81.3%,个性化扫描方案(包括薄层、低张、多方位、多序列扫描等)检出结石阳性率为97.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2,P<0.05。[结论]1,薄层扫描在检出细小结石方面优于常规MR扫描,且层厚减薄对图像质量并无明显影响。2,多序列联合应用可提高小结石显示率。3,个性化的扫描方案与常规MR相比可进一步提高胆总管下端及乳头部小结石的诊断准确率。
其他文献
技校生美德缺失已成为技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加强技校生的美德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技工学校学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