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提高玉米幼苗耐盐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cujmt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非常活泼的分子,它参与了多种生理活动。以3叶1心期的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从玉米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 Ⅱ、qP和NPQ)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证实了0.1 mmol/L的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能够明显缓解150mmol/LNaCl胁迫对玉米(Zea mays)幼苗造成的伤害作用。与盐胁迫单独处理相比0.1mmol/L SNP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缓解了盐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 Ⅱ、qP和NPQ)的降低,保护叶片光合系统免受过量光能的伤害,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盐性。 为了进一步阐明盐胁迫下NO的作用机制,采用150 mmol/L NaCl处理玉米幼苗,研究了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NO产生的途径及与信号分子ABA和J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尖和叶片中NO含量均显著提高,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尖和叶片中NR的活性显著降低;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尖和叶片中NOS的活性也提高,且根尖中NOS的活性更大,表明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NO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提高了根尖中NOS的活性,根尖是合成NO的主要部位。 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尖和叶片中ABA和JA的含量均增加。SNP处理玉米幼苗,ABA和JA含量亦增加。用NO合成的抑制剂L-NAME和NaN<,3>及清除剂cPTIO处理,可减弱盐胁迫下ABA和JA含量的增加。表明,NO参与调节盐胁迫下玉米幼苗ABA和JA的积累,盐胁迫下NO可能位于ABA和JA的上游起作用。此外,SNP处理可以提高玉米幼苗LOX的活性,当用NO合成的抑制剂L-NAME和NaN3及清除剂cPTIO处理时,LOX的活性不再升高。表明,盐胁迫下ABA和JA的积累是通过NO的爆发提高了LOX的活性而引起的。盐胁迫下NO的爆发激活了LOX的活性,从而参与调控玉米幼苗体内ABA和JA的积累,提高了玉米幼苗的耐盐性。
其他文献
试验用辽宁省11个主推杂交粳稻品种(组合)及其亲本共24份材料,对其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形态、生理、内部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个性状之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ap junction inhibitors on endothelium-derived but nitric oxide (NO)- and prostacyclin (PGI2)-independent vasodilatations ind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on pulmonary surfactants (PS) phospholipid synthesis in cultured lung explants. METHODS: L
本实验以棉花杂交抗虫品种南抗98-7为材料,以缩节胺正常化调,配合使用不同的外源调节物质组合,于初花喷施BF_1,花后15天喷施CC、NAA及CC与BF_1的混合液、NAA与BF_1的混合液四种组合;从产量与产量结构、成铃机理以及生理代谢等几方面,探索了组合外源物质对棉花成铃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不同组合外源调节物质处理对产量结构的调节效应,BC和BBC处理对铃数和铃重表现显著的增强效应,增产优势
AIM: To search tool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the model of nitric oxide (NO)-defective hypertension, and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rilmenidine, agonis
以辽宁省近年来新审定的和待审的共23个材料及对照品种辽粳294为试验材料,对杂交粳稻稻米的品质现状、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品质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和杂交组合的穗内品
稻米品质的改良不仅可以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而且还可以提高稻米的有效物质含量,间接起到增产的作用。水稻外观品质性状大多数是数量性状,常规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使基因得到迅速转育和聚合的目的,因此,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能大大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鄂晚10号和大粒王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籽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并用SSR技术对垩白率进行初步QTL定位,主要
AP2/EREBP类蛋白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含有由60~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高度保守的AP2/EREBP DNA结合结构域。此结构域包含三个β折叠和一个α螺旋,通过与目的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中富含GC的顺式作用元件(如GCC盒、DRE元件等)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植物细胞周期、生长发育、细胞增殖、次生代谢、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应答及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等多种信号途径。其中ERF转录因子β折叠的第1
变量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对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研究首先通过田间试验构建了精准变量施肥模型,再将该模型与GIS二次开发相结合,建立了基于GIS的村域水稻变量施肥决策支持系统,最后分别开展该系统的应用研究试验、基于两种变量施肥模式下不同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旨在为水稻节本增效、提高田间精细化管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农田
茶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氮素多,施用氮肥增产作用也最显著。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资料,与不施肥比较,茶园单施氮肥,平均增产4.75倍,单施磷肥,平均增产仅2.7%,而单施钾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