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区可持续更新设计手法研究——以大连港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老港区,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与历史文化的见证者。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交通的发展,国内外老港区均面临着功能性的衰退,老港区更新成为各国城市更新中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老港区更新理论与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阶段、主要问题与典型案例。通过对国外典型案例包括巴尔的摩内港、悉尼渥石湾及汉堡新城的分析,并与国内老港区更新发展进行对比思考,总结国内老港区发展的问题与困惑,即模糊的更新定位、片段化的更新方式及新旧元素割裂等更新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可持续更新的老港区更新理念。可持续更新,是针对全时间周期内两代甚至多代人使用需求的统筹与协调。在理论研究与案例总结的基础上,本文总结可持续更新空间层面设计手法的主要内容——空间活力恢复与场所营造。在案例总结与分析基础上,参照凯文·林奇对于城市要素的解读,分别从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等方面,分类总结可持续更新中空间活化与场所营造的设计手法。在空间活化层面,提出通过混合功用、空间定向连接及开放式界面设计等方式,丰富区域的产业结构与行为动线,为增加老港区外部空间的活力提供可能性。而在场所营造方面,通过对场所文脉与传承价值的总结与分析,提取“原真性”的设计标准,从肌理拼贴、历史建筑定位与更新及符号的传承与解读三个方面,对老港区文脉传承方式与设计方法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将研究结论与成果应用于实际案例大连老港区更新的实践性试设计中。从空间结构、界面营造及空间节点三个层面,对其肌理拼贴、天际线营造及广场空间设计等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设计,从实际应用层面对本文可持续更新设计手法研究成果可行性进行探讨与反思,以期对我国老港区更新的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措施探讨,为我国逐渐开展的老港区更新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所有建筑物,除了自然力的破坏和人为拆除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以外,建筑本身也有一个比较缓慢的老化过程。慢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建筑漫长的生命周期中,人们的观念也会随着时间的
学位
上海是中国现代建筑的主要发源地,上海里弄街区见证了中西现代居住建筑的文化交流,从侧面反映了上海自身的中西文化交融特征,大量里弄所容纳的城市生活,反映了这座城市强烈的
撒拉族乡村聚落做为撒拉族民族文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其乡村聚落空间形态反映了该民族的宗教空间观、族民活动秩序以及撒拉族社会层级秩序,体现出该民族长期在民族文化影响下以宗
窑洞民居是我国黄土地区最常见的传统聚落形式。近年来大量关于窑洞的研究面世,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窑洞建筑的更新以及改造,对营建技艺的研究内容不成系统。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论
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高等教育理念改革的影响下,研究型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而一个良好的校园空间形态在
全球化与地域化矛盾的日益凸显,使当今的建筑创作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局面,而地域性建筑理论的出现,为建筑师开辟了一条具有纲领性和前瞻性的道路,它一方面激发了地域建筑潜在的生命
步行街区作为一个区域相对开放的空间场所,不仅在于满足人们的步行活动和商业活动,更是为由商业步行活动所衍生的休憩、社交、聚会以及人们更为广泛的需求提供了载体和平台,而成
我国慈善医疗机构的发展较为缓慢,对其管理运作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对慈善医院建筑空间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对慈善医院建筑空间的研究就成为当务之
以慈溪市宗汉街道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