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乌龙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实验原则,通过观察麝香乌龙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指标及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HAQ评分、疼痛指数、疲乏指数、患者对病情的整体评估、医生对病情的整体评估和中医证候积分等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体系的影响,进一步客观、准确地评价其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西药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乌龙丸,每次3g,1日2次;对照组加服白芍总苷胶囊,每次0.6g,1日3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及体征积分和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1实验完成情况方面,本研究共纳入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因患者不能坚持服药,脱落病例6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5例)。完成试验的有效病例数为114例,脱落率为5%。2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方面,在不同访视点,治疗组患者的压痛关节数、疼痛指数、患者对病情的整体评估、医生对病情的整体评估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始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访视点两组患者对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HAQ评分和疲乏指数方面的改善情况相当,两组的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RF、ESR、CRP和AntiCC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RF、ESR、CRP和Anti-CCP的差异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3%和89.0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西医DAS28-3疗效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3%和81.8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方面,研究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治疗组有3例出现恶心、纳差,症状较轻,可自行消失。对照组有14例出现腹痛、腹泻现象,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结论麝香乌龙丸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效果,能迅速缓解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环磷酰胺(CTX)创建化疗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观察针灸对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检测针灸后小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和脾脏组织中酸性磷
目的:本课题为评估徐军建主任医师运用补脾益肾活血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同时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究徐军建主任医师运用补脾益肾活血汤
目的 观察大黄对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可逆性,探讨大黄对雌性生殖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大黄总蒽醌是否为大黄的主要毒性部位,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90只,雌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大黄水提取物(Rhubarb water decoction,RWD)2g/kg(按生药计)组及大黄总蒽醌(Rhubarb total
我和日本画家亚马希达是十五年的老朋友。他在欧洲长大,家境富足,多年不作画,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用心作了七八幅画,其作品相当昂贵。他常对我讲以前发生的故事,讲得十分生动有趣。我们一见面就成了至交,主要原因是我感到他是个神秘人物,那张朦胧的脸让人捉摸不定。上星期,亚马希达打来电话找我。当天下午,我走进他的画室。他迎出来说:“我要告诉你,我快要死了。”“你快要死了?”我吃惊地说,“什么病?你疯了吧?”他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