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同前沿函数法的区域创新体系效率的评估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已存有大量的有关应用参数方法与非参数方法来评估中国区域创新体系效率的研究,但是目前发展的随机前沿函数法还存在缺点。其缺点在于随机前沿函数法尚未考虑到不同区域或地区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然而,各区域之技术差异的存在都符合于随机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法。 本研究可以说是第一个使用随机共同前沿生产函数法以评估中国大陆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效率与技术差距的研究。共同前沿函数法包括整体技术生产前沿或共同前沿的建设,后把被观察的地区分成同性组并估算每组的前沿。与传统的前沿函数法不同,共同前沿函数法把所衡量的技术效率分为两种,即(1)由与子组相对的无效率造成的;(2)由与子组之间及总体相对的技术差距造成的。其特点在于,它能用于估算生产在不同技术之下,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差距的可比较性,即相对于经济整体的潜在技术。 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会导致信息传输、技术采取、以及组织机构方面的差异。技术扩散也会根据地理位置的接近性而进行梯度扩散。可以说,经济发展的不同会导致区域之间的技术水平的差异。由此,驱动了本研究对评估中国大陆地区有关区域创新体系的差异,即是否区域之间否存在着不同的生产前沿,并且如何中国大陆的四大区域之间存在的创新体系效率以及技术差距。 本论文首先阐述有关区域创新体系以及评估区域创新绩效与效率的概念,然后对评估中国大陆区域创新体系效率做出实证研究。接着,利用共同前沿函数法和超级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使用中国大陆四大区域三十一个省市2000-200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对区域创新体系效率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5年期间,中国东部平均拥有最高的区域创新体系效率;之后连续分别为:中国东北部、西部和中部。 除了对创新效率的评估,本研究也提供了区域技术差距比重的评估,即相对于经济整体的潜在技术。技术差距比重的越大表示该区域或地区的技术越接近于全国技术。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的创新体系是全国最有效率的,而且它的技术水平也接近于全国技术的共同前沿。这表明,中国东部,尤其是上海地区,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并成为其它区域的最佳方案。其它区域都能依据东部的创新体系策略为改善各区域的创新体系并追赶全国的技术水平。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不足和环境恶化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也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概念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的新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WTP和消费者异质性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首先,将消费者细分为绿色消费者和普通非绿色消费者,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确定其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WTP值,在消
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化和显性化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改
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政企职能的彻底分离,为电力企业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我国电力企业正在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自立结构方向迈进,全面走向企业化运作。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来抓,联系到此前已经出台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缩小地区差距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的主要孵化器。微博是依托互联网产生并迅速普及的一种全新自媒体,自2009年8月上线以来,得到了全面推广与使用。《第35中国互联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的竞争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了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近年来,供应链中断事件不断发生,各个企业、学者都十分重视供应链风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