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体位训练在意识障碍患者促醒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or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意识障碍患者主观和客观临床数据予以综合评定,确定渐进式体位训练方案和安全参数,观察患者对体位训练的频次、时间、强度等参数的即刻反应和渐进效果,探索该方案对促进意识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提升促醒疗效的作用,从而丰富促醒康复护理措施,为临床促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82例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6月-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整体综合康复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体位训练,干预持续4周,比较干预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改良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神经电生理评估(体感诱发电位(SEP分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EAP分级)),以及干预后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随访3月的格拉斯哥预后扩展量表(GOSE评分)。利用SPSS25.0版本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渐进式体位训练在提高患者意识水平与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结果:1.一般资料对比:本研究最终将8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项目对比:睁眼反应得分比较:干预前,对照组得分(2.63±0.70),观察组得分(2.71±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得分(3.30±0.88),观察组得分(3.90±0.43),两组在睁眼反应得分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反应得分比较:干预前,对照组得分(2.65±1.00),观察组得分(2.40±0.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得分(4.20±0.72),观察组得分(4.64±0.88),两组运动反应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对比:总得分比较:干预前,对照组CRS-R总分(6.93±1.61),观察组CRS-R总分(7.00±2.25),两组患者CRS-R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对照组CRS-R总分(9.15±2.58),观察组CRS-R总分(10.95±3.08),两组患者CRS-R总分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目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听觉、视觉、运动、言语、交流、觉醒六个反应的得分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听觉、视觉、运动、觉醒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听觉、视觉、运动、觉醒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言语和交流得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神经电生理评估结果对比:SEP分级比较:干预前,各组SEP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SEP分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EAP分级比较:干预前,各组BEAP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组BEAP分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比:干预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5.0%(14/40),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4.3%(6/42)。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6.3月后随访GOSE评分对比:对照组GOSE得分(2.58±1.41),观察组GOSE得分(3.01±1.09),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渐进式体位训练为患者提供多种感觉刺激,强化了脊柱的灵活度、视觉、听觉和躯体运动等功能,保证了后续康复治疗的依从性、训练的强度、特定性、准确性。2.渐进式体位训练可减少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加快患者整体康复进程和综合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3.以唤醒为出发点,渐进式体位训练的临床研究证明了其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康复专科护理措施所产生的基础训练效应,可达到促进功能重组,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帮助患者觉醒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牙齿拔除后,牙槽骨的吸收增加了种植的难度和失败率,而通过骨组织工程增加牙槽骨量可提高种植的成功率。目的:本实验通过合成负载BMP-2和PDGF-BB的壳聚糖纳米颗粒水凝胶材料并探索其不同时间段的累积释药率和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取乳化交联法和离子凝胶法获取纳米颗粒最适宜的合成条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化组与离子组纳米颗粒生长因子的包封率和载药纳米颗粒水凝胶各时间段药物的累积释放率
学位
目的:探究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构建Cox和竞争风险预后预测模型,评估两种模型的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2018年期间在南昌市某三甲医院首次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NSCLC患者基本信息,并随访至术后3年。采用Cox模型和部分分布竞争风险模型(Fine&Gray模型)对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
学位
目的:分析南昌市2015-2019年脑卒中入院、气象特征及大气污染水平的变化趋势,构建南昌市气温与脑卒中及其不同亚型的入院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并根据年龄、性别分层,识别敏感人群,计算极端温度暴露所致疾病负担(人群归因风险百分比及归因人数),为脑卒中入院及敏感人群早期识别并开展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南昌市2015-2019年1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脑卒中患者的住院量数据及南昌市气象因素
学位
目的:荧光核酸探针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易于合成和修饰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现有的荧光核酸探针中,大多数探针的识别单元与信号报告单元的比例为1:1,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探针的灵敏度。针对现有探针的这一不足之处,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基于点击反应的核酸功能化方法,合成带有多个荧光基团的DNA探针。方法:在核酸扩增过程中加入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
学位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心血管并发症,67%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缺血性和/或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异常。在脑梗死发作后的3个月内,大约有4%的患者死于心脏原因,约19%的患者发生致命或严重的非致命心脏事件。心电图监测对改善脑卒中后心脏损害的检测和治疗的有效性,一些现行指南甚至建议脑卒中后至少24小时的心电图监
学位
目的:痴呆症患者的数量正在增加,对江西省的家庭、社区和医疗系统产生了众多负面影响。成功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准确了解痴呆症的疾病负担。本研究探讨了2018年中国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痴呆症患病率和死亡率;首次评估和比较了中国江西省按性别、划分的无痴呆期望寿命(Dementia-free life expectancy,Dem FLE)及其年龄趋势;定量估计了江西省痴呆症的伤残调整寿命年和风险因素对痴呆
学位
目的:探索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影响因素,构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降低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复发风险。方法:以在某三甲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住院,并诊断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人口统计资料、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入院时血压、心率、血常规、血液生化、入院NIHSS评分等,并采取电话访谈方式记录病人出院后一年间的复发状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康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教导独自操控轮椅的技能,探讨独立轮椅技能训练方案对患者日常生活独立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及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江西省某三甲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和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轮椅技能训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内镜钳子管道划痕模型,评价不同器械对钳子管道表面划痕形成及粗糙度的影响,并建立密闭式循环灌注生物膜系统,探究钳子管道划痕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研发更好的内镜清洗消毒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内镜微创诊疗安全,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方法:1.建立体外内镜钳子管道划痕模型截取50 cm长的聚四氟乙烯管(也称Teflon管)并在中间部分处以90-120°弯曲。选取清洗刷、活检钳、注
学位
目的本研究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理论制定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方案,探究该方案在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的影响效果,旨在为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容量管理提供借鉴,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方法1.循证方法:应用PICO模式构建循证问题,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全网数据库,包括BMJ Best Practi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