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手工艺发展问题的重议升温,引发的是对民间手工艺此前发展式微背后原因的关注。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可以说民间手工艺就是日常生活本身,想要谈论其复兴的可能性,还要将其还原至滋生其生长的土壤和环境之中去,脱离原本生活谈民间手工艺是空泛的。而今天,民间手工艺复兴的土壤就是乡村。按照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的说法,从上个世纪初一直到今天,先后有六代知识分子下乡从事所谓的乡村建设运动,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将对当地的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民间手工艺滋生的土壤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大量的人离城返乡,掀起新的乡村建设热潮,这背后也有着对本土文化和自我身份的重新认识和追寻。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民间手工艺通过不同的途径都将展现出不同的可能性,有被档案式记录保存的手工艺,有进行原样保护和传承的手工艺,还有进行创新转化的手工艺,这些都是本文将要重点论述的内容观点。本论文主要通过阐释法、文本分析法、田野考察、访谈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以民间手工艺在中国今天的横向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加以和历史上的手工艺运动的纵向对比,对手工艺运动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乡村建设语境下民间手工艺复兴现象生发的原因和现象,以及能否实现复兴的可能性,并对民间手工艺角色身份的变化进行总结,同时重新定义“复兴”的语义。论文主要通过两条线索来探讨今天中国民间手工艺复兴的可能性。第一条是,通过对二十世纪初的乡村建设先驱的思想分析,对当时的民间手工艺实践进行初探,讨论民间手工艺在乡村建设中是如何被逐渐提出和重视,为什么能在乡村社会的恢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角色,确立在乡村中来谈论民间手工艺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当今民间手工艺成为一种被展示的文化现象,提出在乡村建设中民间手工艺复兴实践的三个不同层面和方式,进而对这些实践方式做进一步的分析。第二条是,将民间手工艺的研究放回乡村中进行现象研究分析。将民间手工艺在乡村建设热潮下的发展,根据其形态、角色、功能等不同归纳为三种类别,分别是作为档案式记录的民间手工艺,被原样保护和传承的民间手工艺,以及对其进行创新转化。三种类别,分别以不同个的典型个案为主要案例研究,再加以其他多个相似案例,分析目前民间手工艺发展的文化现象。同时,将不同的案例分别放在全球历史语境下,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手工艺运动思想和实践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十九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手工艺复兴运动”、民艺运动等,来探讨今天中国民间手工艺复兴是否具有历史相似性。最后,从两个方面对本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一是基于对今天民间手工艺发展面貌的分析,指出手工艺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到多方驱动下的生产方式的转换;二是基于目前民间手工艺的不同发展方向与成果,重新定义“复兴”的语义,探讨民间手工艺“复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