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雅音》是一部记录北方时音的亡佚韵书,它不仅记录了北方口语的实际语音,还保存了一些当时的俗字、俗言的释义材料,补充了《中原音韵》的不足。其语音价值和文献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 现在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大部分是从《韵学集成》这部韵书中辑取的。由于材料所限,致使有关《中原雅音》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前一段时间,由于又发现了一些有关于《雅音》的新材料,这使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有了突破性地进展,对于《雅音》的研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全面掌握新旧材料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做为切入点,再次地对《中原雅音》这部已经亡佚的韵书做进一步地系统研究。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主要谈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介绍了《中原雅音》这部亡佚韵书的研究意义;二、从六个方面对《中原雅音》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三、介绍了研究《雅音》可兹凭藉的材料;四、阐明了研究《雅音》的思路和方法。从确定体例入手、然后进行辑佚、再恢复“原貌”,最后进行音系分析;研究方法是从文献和语言两个角度着手,文献的角度:辑佚、校勘,辨伪;语言的角度: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归纳、比较与分析。 第二章《中原雅音》的体例安排。重点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介绍了以往《中原雅音》的体例研究状况。二、确定了《雅音》的体例。分三点来阐述,(一)充分的内证——明抄本《辨音纂要》的发现。其主要的价值在于确定了《雅音》的韵目;(二)外证——《中原雅音》是《中原音韵》的一系韵书:(三)从两方面介绍了《雅音》的体例安排原则。1、声调的体例安排。2、小韵内部的体例安排。 第三章《中原雅音》的辑佚。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中原雅音》的辑佚:关于《雅音》的辑佚,我们从五个角度来谈:(一)从版本间的互校和由于字形相近而造成的传抄上的错误来谈关于《雅音》的校勘问题;(二)从生僻字、俗字和异体字这三个方面来谈《雅音》的收字特点;(三)从《雅音》字体的繁简不一、异体字及《千字文》系统地避讳“夷”字来谈《韵学集成》和《千字文》所引《中原雅音》材料在音释方面的差异;(四)重点讨论了《雅音》原文与《韵学集成》转述语之间的界限问题;(五)介绍了关于《千字文》中《中原雅音》材料的释义特点和来源。二、“复原”《中原雅音》。分五点说明了“复原”《雅音》的凡例,依据体例和辑佚的材抖,对《雅音》这部韵书进行“复原”。 第四章《中原雅音》的音系。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这三个大方面来讨论:一、声母分析。首先我们对于《雅音》的声母系统进行了分析,共有六个特点:(一)全浊声母清音化;(二)轻唇音微母独立;(三)疑母的消失;(四)一部分零声母字派生出一个n声母;(五)知、庄、章三组声母合流;(六)泥娘两母合并。接着依据分析结果绘制声母表,确定《雅音》为二十声母。二、韵母分析。关于《雅音》的韵母系统,我们在全面分析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了新增材料上。论述顺序先阳声韵后阴声韵,入声在其派入的阴声韵中加以讨论。通过分析的结果,构拟其音值。并制成韵母表,确定《雅音》韵母为四十个,对其讨论结果做一小结。三、声调分析。关于《雅音》的声调,我们从三方面来分析:(一)平分阴阳;(二)入派三声。1、全浊入为平。2、清入为上。3、次浊入为去;(三)浊上变去。 第五章结论。总结了笔者对《雅音》这部亡佚韵书的几点新的认识。对它上承中古音,下启近代音,反映中古音到近代音的演变规律的重要语音价值做了更深入的探讨,明确了它在研究汉语普通话历史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