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监测的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壳运动形变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为典型的大陆地壳变形区。长期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宏大的活动断裂,这些不同性质的断裂又将高原地壳切割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活动地块。活动地块和断裂构成了该区主要的构造框架。该区具有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形变以及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区。 本文根据GPS多年监测数据,采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得出了多个参考框架的运动速度场。通过对不同参考框架及不同剖面的测站速度变化趋势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地壳运动特征。以欧亚参考框架下速度场为基础,采用刚性假设下最小二乘法对研究区地块、断裂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各地块的平移、旋转速度矢量以及主要活动断裂的性质、大小。以此为据,对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运动学、动力学机制进行探讨。 GPS研究表明:自西向东,研究区测站运动速率总体上逐渐变小。鲜水河断裂北部地区运动速率最大,向两侧逐渐变小。运动方向则自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由北东向转为南东向,呈现出顺时针旋转特征。 地块活动特征研究表明:柴达木地块、甘青地块、华南地块、川滇地块、印支地块的现今运动速率分别为11.95±2.89、11.86±2.32、7.83±2.08、13.18±2.43、6.45±1.95 mm/a;地块运动方向为61.1°、93.8°、113.1°、134.8°、141.6°;地块旋转速率为2.91、6.91、0.38、2.15、1.45(×10-9rad/a)。各块体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 断裂运动速率及性质的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以右行挤压走滑为主,运动速率为1.67±2.07 mm/a,断裂南段活动性比北段要强;鲜水河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活动性较大,运动速率为8~10mm/a;小江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运动速率为6~8mm/a左右;红河断裂为右行走滑断裂,中段断裂速率为3.65±1.95mm/a,南段断裂速率为1.59±1.94mm/a。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壳运动和变形与其动力学机制密不可分。印度板块向北俯冲、推挤是其动力根源。青藏高原物质的挤出、下地壳的黏性流动和外界水平推力作用导致块体的平动、旋转及断裂的活动。地块、断裂表现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扩大,居民出行需求增大,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建设快速交通系统是当前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手段政策之一。中共成都市为十
近年来,我国民航运输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状态,快速增加的旅客运输需求刺激着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发展,随着经济和地面交通发展而形成的大都市圈中,我国的区域多机场(Multi-airpo
近年来,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民航机场规模不断扩大,飞机起降架次持续增多,飞机频繁起降给机场周围区域带来的噪声问题日益严重,机场周围噪声亟需得到有效控制。对机场噪声进行控
文章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首先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在处理决策问题中的数学原理,然后从购房者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了在购房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价格、环境、教育条件等因素,并给出利
常规公交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主体,其网络结构及运行性能的改善有利于提高系统服务水平,吸引出行者向公交出行方式的转移,实现城市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公交A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