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运动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竞技体育发展的水平。排球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体育项目之一,其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我国体育科研的重点内容。福建省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悠久,作为我国的竞技人才输出主要省份之一,在多年的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洪志敏、汪嘉伟、郑美珠、候玉珠等男女优秀选手,还有功绩卓著的中国女排教练员陈忠和。随着中国女排国家队漳州训练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福建省的竞技排球训练氛围愈加的浓厚,促进了福建省竞技排球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有序开展。为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福建省青少年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并提出福建省竞技排球女子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对策。笔者通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以福建省室内六人制竞技排球女子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福建省竞技排球女子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省竞技排球女子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氛围浓厚;2.福建省竞技排球女子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工作细致到位;3.福建省竞技排球女子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的年龄、职称结构合理;4.福建省竞技排球女子青少年后备人才竞技水平亟待提高;5.福建省青少年竞技女排教练员的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待于提升;6.福建省青少年竞技女排运动员后备培养场地设施匮乏、经费不足;7.福建省青少年竞技女排运动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8.福建省竞技排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待于优化。基于上述研究的结论,笔者在总结国内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汲取国外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华,依据福建省竞技排球发展基本省情和竞技排球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普及和提高并存原则、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相融合原则、协同促进发展原则和多元化共建原则,对福建省青少年竞技女排后备人才培养资源进行整合,全面建构一个“以学校排球俱乐部培养为主体,企业和家庭培养为辅”的多元化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简称“多元化学校俱乐部”模式),以期为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研究藉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为提升福建省竞技排球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