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之间的左翼文学文本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旨在探明在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的背景下,左翼作家是怎么样表述女性的,这些表述所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是什么,这些表述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权力关系。进而探索这些女性形象的文学史意义和三十年代左翼文学创作的特点。左翼文学是本文的研究对象,透过左翼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到从五四文学到解放区文学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思想变革和实践运动。很多女性经历了五四退潮后的彷徨和痛苦,受到了革命的召唤,把革命当作解放自我的一种捷径,最终从家庭的“小我”走向集体的“大我”。两性关系在中国现代主体的建构过程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从性别维度进入左翼文学研究。从性别和性别政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主体性”、“平等”等一系列范畴重新审视。两性关系不仅仅涉及个体,还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从与女性密切相关的身体和爱情两个方面来论述三十年代女性形象的特质。从女性身体的角度出发,探究女性的自我欲求和存在价值。通过女性在爱情方面的抉择和失落,反观女性和革命、男性之间的关系。在文艺大众化的讨论贯穿了整个左翼文学的三十年代,作家们都自觉地承担起了启蒙者的角色,试图通过作品中的形象的给迷惘中的人们指引一条出路。但太过看重文学的功利性色彩,也导致了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出现概念化、政治化的倾向,在女性意识方面也有所淡化,这种不足是令人遗憾的。
其他文献
观课即课堂观察,已然成为教师教研的有力手段,尤其在改进教学、提升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能观好课是摆在广大同行面前的问题。本文以分析影响体育课有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较为单一而机械的训练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较为被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
2018年JournalofNeurosurgery杂志报道了1例血管内取栓联合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和大脑中动脉栓塞的病例。患者71岁,男性。既往高脂血症、高血压和阿司匹林过敏史。患者在
公司治理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是现代企业研究的重点,也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对于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都比较多,但是把二者结合起来,就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
国际上,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各具特色,且与其各自的医疗保险组织类型密切相关。本文对这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
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下,全民健身意识提高,不同年龄段人群加入运动中。因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运动造成的损伤也逐年提高。个性化的运动方式越来越重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