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ALG-ICG对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光热治疗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一般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切除和放射性碘-131(radioiodine-131,131I)的辅助治疗。但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由于其发展迅速且医学界对ATC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限,因此,迫切的需要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近些年,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微创的癌症治疗方法。PTT是利用具有较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材料,将其注射入人体内部,使其聚集在肿瘤组织附近,并在外部光源(一般是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优点主要是减少患者所经受的疼痛,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材料无毒无害,对人体副作用非常小。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水溶性阴离子三碳菁染料。ICG可通过近红外光照射产生热量,且由于其半衰期短(3分钟),在处理后不需要光屏蔽。我们为了提高ICG的稳定性可通过搭载具有形成凝胶能力的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并且还可联合131I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人体中天然存在的Ca2+/Mg2+可使ALG形成稳定的凝胶状态,可将131I、ALG及ICG三者混合,制得131I-ALG-ICG凝胶。通过细胞毒性MTT试验测定ALG-ICG是否对于细胞有毒性作用。通过烧杯内静置实验验证其稳定性。将所制得的131I-ALG-ICG凝胶瘤内注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观察其聚集131I的能力以及光热升温实验、细胞/活体水平的癌症细胞消融验证其具体的治疗效果。并且通过死活细胞染色更直观地证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差异性。结果:我们通过烧杯静置实验可以观察出131I-ALG-ICG在24小时后依然具有高稳定性,通过其光热升温曲线以及肿瘤的热消融治疗,可以看出ICG具有良好的光热升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该凝胶对于肿瘤有明显治疗效果。放射性核素显像分为两组,分别注射131I以及131I-ALG-ICG,历经相同时间,凝胶体系的放射性核素在动物体内的弥散速率明显小于注射了131I组。通过细胞毒性MTT试验结果可知ALG-ICG本身不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死活细胞染色证明经过131I-ALG-ICG处理后的裸鼠肿瘤生长受到了明显抑制。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制备了具有高稳定性以及低毒性的131I-ALG-ICG来对甲状腺癌进行核素与光热的联合治疗。所制备的131I-ALG-ICG不仅具有良好的光热疗法疗效、放射性核素疗效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ICG固定能力,极大地提高光热剂在肿瘤内的积累,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ICG扩散至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潜在副作用。这种方法对于我们至今仍未能解决的ATC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血管活性药物阴茎海绵体腔内注射(intracavernosal injection,IC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所测量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受试者阴茎局部血流动力学参数为诊断标准,探究使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
目的: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探讨IL-37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明确脓毒症状态下IL-37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为脓毒症治疗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1.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构建小鼠脓毒症模型,首先将小鼠分为假伤组、CLP对照组(CLP)、术前2h给药(IL-37,1μg/只)组(IL-37/CLP)、术后立即给药组[CLP(IL-37)]、术后2h给药组(CLP/IL-37);
直升机旋翼不仅是直升机的升力面还是直升机的操作面,既为前进提供动力又为各种姿势的变换提供动力,是直升机的关键组成部分。旋翼系统由于复杂的工作环境,承受着多变的空气
无人机的广泛发展使得从空中收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成为可能。在将无人机作为汇聚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UAV辅助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和无人机都是由电池供电,提高它们的能
岩土参数是工程稳定性评价的重要指标。通信设施建设岩土参数数据库系统是本文作者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开发的,专门分析通信设施建设工程中的岩土参数的信息管理系统。本文在
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目前钢纤维混凝土发展迅速并在工程领域有了一定运用。为深入扩展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使其在工程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本文采用添加硅灰和聚合
本文主要研究分形插值问题(FIP),将递归迭代函数系(RIFS)与全息和局息分形插值方法相结合,给出递归全息和递归局息分形插值方法。引入了具有递归形式的离散数据组,定义了全息
本文采用回流-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纳米花生(HA-NPN),以四水合硝酸钙为钙源、磷酸为磷源、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及乙醇为模板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乙醇模板剂的影响,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分析了乙醇为模板剂合成HA-NPN的合成机理,并制备了不同水热时间的HA-NPN,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测试。
相较于传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机理,Cu(0)调控的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RDRP)反应由于涉及三种不同价态铜种(Cu0,CuI和CuII)的相互转化以及不同铜种之间的活化失活平衡使其聚合机理更为复杂。补充活化/还原ATRP(SARA ATRP)和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SET-LRP)是两种主要的聚合机理,但两种聚合机理相互矛盾并不兼容,其争论点在于不同价态铜种在Cu(0)调控的R
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系统结构复杂,并且推进与控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耦合作用,给飞行器的设计,分析以及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与控制的相互影响,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