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后期宫廷政治斗争与文学——以五王政变为研究中心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h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龙元年(705)至先天二年(713),是唐朝宫廷政治斗争最为激烈、最为频繁的时期,此期文学是唐代文学发展由初而盛的关键,二者的关系极为紧密,故研究初唐后期宫廷政治斗争与文学论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和辨析初唐后期文学发展的主要政治、历史背景,对与文人相关的宫廷政治斗争作专门探讨。 第二部分,描述宫廷政治斗争与文人命运的关系。着重考述、勾勒三次主要宫廷政变中文人的流贬、升迁情况,并将其对文学发展之影响作扼要推论。推论如下:五王政变中,大量文人的流贬,形成了唐代贬谪文学的初兴。这次政变对士风、文人心态、文学主题及风格,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诛韦后政变对文学的主要影响是:宫廷文学创作由繁荣走向衰微。睿宗朝宫廷政治斗争为盛唐健康的社会风习、士风和文学繁荣,创造了条件。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五王政变与文学发展的中间环节——士风和流贬文人的心态。政变之后,士风从积极进取发展为消极享乐;文人心态,从流贬前的积极进取、怀才不遇转变成贬谪后的全身远祸、苟且取容。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五王政变对文学主题及风格的影响。文学主题由歌功颂德、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忿,演变成流贬的哀怨、怀乡思归和向佛崇道、隐逸求仙。文学风格的嬗变,主要表征有二:其一,虚美夸诞转为轻松娱情。其二,变典丽凝涩为清新流丽、自然平实、闲静澹远。并分别简要地阐发这些变化对盛唐文学繁荣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基本观点是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旨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文化导入原则,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层
本论文首先通过张贤亮和劳伦斯作品中性爱意识的比较揭示了性对于人类的普遍意义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制下人们对于性的认识的异同;其次,笔者运用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女性
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组成的“江南三部曲”,是格非新时期转型后备受关注的重要作品。“江南三部曲”跨越百年中国历史,聚焦于历史变革中的个体,塑造了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