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互联网+”的时代,在各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与我们的联系最为紧密,同时对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影响我们的消费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以往研究中,学者对第三方支付的定义争论不休,直到2010年,官方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定义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是非金融机构,它作为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中介,为彼此提供资金交易和信用担保服务。1998年,中国第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首信易支付”成立。在第三方支付发展的这21年中,它最初的功能仅仅是传输指令,进行最简单的资金结算,如今,它已覆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查询、教育及基金投资等,无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着互联网支付的市场体量逐年增大,近年来,移动终端普及化和跨国商业全球化推动了移动支付和跨境支付的飞速发展,支付行业的与时俱进,极大地影响了其它行业乃至社会发展的承载作用。2017年的非银行支付平台支付运作交易量超过1000亿。从艾瑞咨询的数据分析可知,未来第三方支付整体将延续高增长惯性,但市场份额仍将集中于两大巨头企业,即支付宝与财付通。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扩张,也暴露了各个方面的问题,如支付的风险变化、平台的运作和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系统操作不完善、法律规范控制不完善等问题,在业务简化操作流程的同时,这些漏洞还伴随衍生出如法律风险、沉淀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且也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有效识别和控制这些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2017年发布的有关条码支付的金融新规,即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通知背景下,尽管第三方支付的一些风险已经降低,上述相关问题仍然存在。在现有研究中,从理论层面与政府监管层面研究第三方支付风险是两个比较集中的角度,从更深入的角度研究第三方支付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包括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的系统性、类型和识别等还有探索的空间。从方法的角度,加强实证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途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首先,分析了我国第三方支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优势及不足。从理论认识的角度,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基于沉淀资金、网络安全和法律监管等方面存在的信用风险问题。其次,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形成原因,包括风险的类型和特点。再次,通过对不同信用风险分析方法的归纳,以9家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样本,选择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评价,将评价结果分类,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果。最后,从外部法律法规监管和内部平台控制两个方面探讨了第三方支付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实证得到9家平台信用评价均在较好以上。第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内部管控直接影响信用风险的大小。第三,从9家平台综合来看,第三方支付无论从内部还是外部,均存在不足,需要改进。本文有以下特点。一是结合实际,从第三方支付在买方、卖方、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等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信用风险,研究视角有所深入。二是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选择的9家支付平台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评价,在分层指标的选择上做了积极地探索。由于论文内容涉及范围广,许多方面还有待增加。如在风险评价方面只是对信用风险进行了评价,而对于风险的其它方面分析认识不够。如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综合模糊评价选取指标的全面性。这些都是后续研究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