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是一种传统纯天然饮料,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的营养和生物学活性与其化学形态关系密切,富硒绿茶中的乙醇浸提物与水浸提物都具有抗氧化性和抗癌性,通过饮茶补充硒、锌微量元素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另外,采用乙醇、水提取剂将富硒富锌茶叶进行深加工,研制天然抗氧化剂,可以开辟制备富硒富锌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新途径。针对目前硒、锌及其交互对茶叶硒、锌化学形态的影响未见报道的现状,本研究通过叶面喷施硒、锌,研究了不同喷施浓度硒、锌及其配比、不同采摘时间以及不同季节茶叶中硒、锌三种化学形态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单硒、单锌及其交互对茶叶中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硒的含量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春茶为例,单硒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春茶三种化学形态的硒含量,尤以200μg/mL~400μg/mL的硒对三种化学形态的硒含量有显著的提高效应,特别是喷硒浓度达到200μg/mL时,三种化学形态的硒含量增幅最大,表明茶叶三种化学形态的硒均累积达到一定的水平,随着硒浓度的再提高,硒的累积慢慢趋于稳定;单独喷施硒,醇溶态硒占有优势,其次是水溶态,而盐溶态硒所占比例最少。单锌处理下,春季茶叶三种形态硒的比例多数低于对照,各形态比例接近,甚至无显著差异,硒含量的累积效应在0.2%-0.4%的锌处理下相对明显,表明锌浓度的提高对三种化学形态硒的累积及其分布影响较弱。不同浓度的硒锌配合处理下,春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硒都在200~400μg/mL的硒与0.4%-0.8%的锌配比时,含量较高,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硒含量的最高值分别达到2.0428、1.1304、0.6365mg/kg,硒浓度从200μg/mL提高到400μg/mL时,与不同浓度锌配比,三种形态的硒含量增加不大,甚至下降,三种化学形态硒的累积效应已趋于平衡;硒锌交互对三种形态的分布影响表现为:醇溶态硒总体占有优势,但醇溶态硒慢慢向水溶态硒转移,特别是低硒(50μg/mL)与不同浓度的锌配比,水溶态硒的比例与醇溶态差异不显著,或者超过醇溶态,这表明硒锌配合喷施对茶叶三种化学形态比例分布的影响,虽然与单硒处理有相似之处,但是在低硒(50μg/mL)与锌配比时,醇溶态硒占较大比例的同时,水溶态硒的比例也逐步提高,甚至超过醇溶态,而随着硒浓度提高到200~400μg/mL,与锌配合后,醇溶态、水溶态硒的比例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在200~400μg/mL硒喷施下,锌的配合施用对提高醇溶态、水溶态硒的比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春季不同采摘时间下,随着时间延长,单硒、单锌及其交互处理下三种形态的硒含量总体都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三种形态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移,特别是硒锌交互后200~400μg/mL的硒与低锌(0.2%)配比,喷施后16d,醇溶态向水溶态硒转移,喷施后24d,水溶态硒向盐溶态转移,表明喷施后8d采摘能获取更多的醇溶态硒以及较多的水溶态硒。单硒、单锌及其交互处理在不同采摘时间对夏季、秋季茶叶的影响与春季有相似之处,但从季节对茶叶三种形态的硒累积影响来看,茶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的硒含量均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其次,秋季最低。(2)单锌、单硒及其交互对茶叶中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锌的含量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春茶为例,单锌处理对春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锌的累积均有一定的提高,尤以0.4%-1.2%的锌对三种化学形态的锌含量有显著的提高效应,0.40%的锌处理后,三种化学形态的锌增幅最大,而随着锌浓度的再提高,增幅减小,锌的累积慢慢趋于稳定;50~100μg/mL的硒能显著提高春茶三种形态的锌含量,而200~400μg/mL抑制三种形态锌的吸收;0.4%-1.2%的锌与100~200μg/mL的硒配比,三种化学形态的锌含量提高效应明显,特别是0.8%的锌与100~200μg/mL的硒配比,含量较高,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的锌含量最高值达到61.83、170.63、157.51mg/kg。春季单锌、单硒处理下,三种化学形态的比例呈现水溶态>盐溶态>醇溶态的规律,但交互处理后,盐溶态锌的比例提高,水溶态锌转移的趋势明显。无论单锌、单硒还是交互处理,春季茶叶三种形态的锌含量均随着采摘时间的延长呈不同幅度降低的趋势,而时间延长对单锌、单硒处理下春茶三种形态锌的分配影响不大,但交互处理后24d,与低硒(50μg/mL)和高硒(400μg/mL)配比,水溶态锌的比例与盐溶态差异不显著,水溶态锌向盐溶态转移,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低硒(50μg/mL)和高硒(400μg/mL)的配合,改变了三种形态锌的分配,喷施后8d、16d能获得更多的水溶态锌。单锌、单硒及其交互处理在不同采摘时间夏季、秋季茶叶的影响与春季有相似之处,但从季节对茶叶三种形态锌的累积影响来看,茶叶醇溶态、水溶态、盐溶态的硒含量均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其次,秋季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