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受偿顺位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oqy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法律界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破产受偿顺位问题的广泛探讨。许多人撰文发表观点认为应将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受偿顺位提前,以维护公平保障人权。其实,差不多10年前也发生过一起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因企业破产在法律上得不到清偿的案件,即上海华生电器电热油汀爆炸案,当时就有人针对这一案件发表了应将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受偿顺位提前的观点,不过,当时这一观点并未引起学界过多的探讨。10年之后悲剧再次重演,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受偿顺位问题凸显。自此,法律界开始了对该问题的研究,研究角度各有不同。本文旨在探索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在破产清偿程序中的受偿问题,通过构建一个适当的制度以妥善解决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保护在破产程序中保护不足的问题。本文运用了综合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在破产债权中的定位、在破产清偿程序中的清偿范围、在破产清偿程序中的清偿顺序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构想。基于破产法的公共政策环境、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性质和债权人的地位以及我国企业破产的实践,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应当享有破产优先受偿地位。考虑到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作为破产优先权与其他破产优先权的冲突与平衡,应将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赔偿项目进行紧迫性与长期性的分类,对它们的受偿顺位问题作不同的处理。论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基本理论的分析,主要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概念界定和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保护途径,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概念界定主要是为了区分现有研究中所使用的与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相近的概念例如人身侵权债权、消费者债权等,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保护途径进行梳理梳理是为了论证本文研究破产清偿中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受偿顺位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优先受偿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分析总结了破产优先权的立法基础;其次以破产优先权的分析总结为基础,分析了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作为破产优先权的依据,即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符合破产优先权设立的公共政策,也具备作为破产优先权所要求的债权属性和债权人地位,并且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优先受偿也为企业破产实践所需;最后对现有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不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即现有破产债权的受偿顺位立法存在着“简单”平等受偿规则的逻辑缺陷与担保债权绝对优先有损公平和效率的缺陷。第三部分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优先受偿的范围进行了分析。该部分首先对人身损害赔偿内容进行了功能划分,以清楚认识人身损害赔偿具体内容的作用,从而界定人身损害赔偿的优先受偿范围。基于功能划分,本文排除了精神损害赔偿金、惩罚性赔偿金以及死亡赔偿金作为优先受偿的人身损害赔偿内容。第四部分是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具体顺位的分析。首先比较分析了国外相关立法及理论研究方案以及我国目前有关研究的顺位方案,同时对这些方案进行了简要评价,以此作为本文构建具体顺位方案的参考与借鉴;接着,对人身损害赔偿项目进行了紧迫性与长期性的分类,以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赔偿项目在与其他破产优先权平衡时进行不同的顺位处理。该章考虑了人身侵权的大规模和非大规模性质,对这两类进行了区分处理,以使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优先受偿的方案更加合理和更具有操作性。第五部分是对人身损害赔偿债权优先受偿顺位的立法建议。分别从侵权法以及破产法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立法建议,以使人身损害赔偿债权的保护能落到实处,实现公平正义与保障人权的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主体,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如同PC的发明,互联网的发展兴起孕育出了庞大的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信息网络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消费平台,网络文化正成为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看做一个整体,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加大政府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的力度,用全面的、发展的思路解决城乡经济
虽然中国刚刚完成了农业化向工业化、城市化的转型,但是其发展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却依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们在一定时期的价值观念总是这一定时期文化的体现,主流价值观念的培育需要文化作为支撑。近年来,“红色文化”在文化领域备受关注,红色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精神文化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兰缘:寄托高洁、坚贞的心志    朱德20岁左右从军云南时,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那时,他非常喜爱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之交,这种兰花漫山遍野皆是,清风徐来,芳香四溢,令人神怡气爽。因为经常作战流转不定,不能种花,朱德就用瓶子养着采来的野兰花。再后来,他当了军官,就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兰,然后把它们移植到各种简易可以携带的“花盘”中。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能准确地辨别
江苏通管局近日在传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大会上,苏少林局长要求,全局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互联网管理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