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肌炎抗体anti--HSF1的发现及其靶抗原在肌细胞分化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部分抗热休克转录因子1抗体作为特发性炎性肌病新型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
  目的:肌炎自身抗体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ⅡM)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旨在应用人类蛋白质组芯片技术筛选ⅡM的新型抗体,并在大样本的ⅡM患者中明确新型抗体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采用人类蛋白质组芯片技术筛选ⅡM中的未知抗体。联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 SA)、免疫印迹(immunoblot,IB)和斑点印迹(dot blot,DB)检测ⅡM患者、疾病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血清中的抗HSF1抗体。并进一步应用免疫荧光检测了HSF1在ⅡM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本研究采用人类蛋白质组芯片筛选发现抗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抗体是存在于ⅡM的一种新型抗体。并进一步联合应用ELISA、IB和DB证实了抗HSF1抗体的存在。抗HSF1抗体可见于11.0%(64/581)ⅡM、10.8%(4/37)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12.5%(5/40)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5%(2/40)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和3.1%(2/65)的HCs。抗HSF1抗体阳性ⅡM患者常伴皮肤瘙痒、高球蛋白血症及血沉升高。ⅡM亚组分析发现,抗HSF1抗体常见于肿瘤相关性肌炎(cancer-associated myositis,CAM)患者(CAMvs.non-CAM,17.2%vs.7.5%;P=0.009)。但在单纯肿瘤患者中并未检测到抗HSF1抗体的存在。同时,横断面及随访研究均发现non-CAM患者的血清抗HSF1抗体水平与其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此外,ⅡM肌组织的再生肌细胞中可见抗HSF1抗体靶抗原的高表达。
  结论:抗HSF1抗体是一种新型ⅡM自身抗体,并可作为ⅡM亚型-CAM的血清学标志物。ⅡM再生肌细胞中高表达的HSF1可能诱发抗HSF1/HSF1自身免疫的发生,参与ⅡM的免疫发病过程。
  第二部分热休克转录因子1在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目的:我们上述的研究证明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ⅡM)患者的外周血中存在抗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I)抗体,并在ⅡM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细胞中检测到了HSF1的高表达。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HSF1在骨骼肌细胞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在肌细胞分化中的生理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ⅡM受累肌肉组织再生肌细胞中HSF1的表达特点。用C2C12细胞和原代人骨骼肌CD56+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观察肌细胞分化过程中HSF1的表达变化。应用westemblot实验对肌细胞分化过程中HSF1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此外,通过RNA干扰技术观察HSF1表达的改变对肌细胞分化的影响。
  结果:ⅡM受累肌组织的再生肌细胞胞浆中可见HSF1高表达,而在正常肌纤维中则未见HSF1的表达。C2C12细胞和原代入骨骼肌CD56+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实验发现,HSF1阳性细胞比例随细胞诱导分化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HSFI在分化的肌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均匀性的表达分布,而在增殖的肌细胞中却未见表达。Westernblot实验半定量分析C2C12诱导分化过程中HSF1的表达水平,发现HSF1在肌细胞早期分化阶段的表达最为显著。此外,干扰C2C12细胞分化过程中HSF1的表达会导致myogenin的表达减低。
  结论:HSF1在肌再生过程中可见高表达,且HSF1是肌细胞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明确肌肉再生中HSF1的生理学作用对探索ⅡM肌无力的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第一部分:无创多模式影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目的:探究无创多模式影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及与典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vAMD)鉴别的效率。  方法:诊断性研究,使用回顾性资料。诊断试验:分析103例确诊为PCV或典型nvAMD患眼的无创多模式影像的图像特征,包括眼底照相(F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B扫描、enfaceOCT、OCT血管成像(OCTA)及自发
学位
背景: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发现左、右半结直肠癌在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分子特征、对治疗的反应、预后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而造成左、右半结肠癌之间差异的原因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从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血清外泌体切入,对二者之间分子层面的差异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及试剂沉淀法从健康志愿者以及左、右半结肠癌患者血清中分离外泌体,分别从透射电镜、纳米颗
学位
期刊
背景和目的:胰腺导管腺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容易在诊断初期发生局部广泛侵袭和远处转移。然而,由于对胰腺导管腺癌早期发生侵袭转移的机制并不明确,目前对于这种肿瘤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是发现与疾病和表型相关遗传变异的重要方法。有研究报道,这些易感基因和遗传变异不仅可以影响疾病易感性,在疾病的进展和患者预后以及化疗敏感性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国际范围内已经发表多篇与胰腺导管腺癌相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