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流业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技术等行业相互间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根据国际经验,物流业在一国经济增速减慢时所起到的“第三利润”的战略地位更大。随着我国部分区域逐步对外开放,无论是面向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面向国际的“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未来均会对物流业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物流在不同区域与区域内部间流动性均较大,物流的媒介作用促使区域与区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物流业呈现出了整体性、区域性特征,因此研究区域间物流发展状况,能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另外,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最近几年虽然有快速的发展,但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物流方面尤其明显。受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的总体发展并不理想,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规划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要素流动性差、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大大制约了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各地区之间不能充分利用物流资源,造成物流产出不能达到最优化。京津冀区域整体的物流业与经济协同发展对促进三地区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通过研究三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的情况,可以分别发现三地区与物流业发展不协同的经济子系统,通过运用适当的经济政策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控,实际上也间接的促进了京津冀物流业整体的协同发展。本文分地区对三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的情况进行研究,然后根据三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有根据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京津冀整体物流的协同发展。这也是本文在思路上的一个创新点。首先,在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经济、物流及其协同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本文研究主题的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学理论、现代物流学理论、协同学理论以及物流业与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其次,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和现代物流学理论对京津冀三地区经济和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说明。京津冀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本文第三章主要从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节点和物流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三,运用协同学相关理论,介绍了研究问题的两个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多维灰色关联模型的原理和方程函数,构建了适合京津冀实际发展情况的物流发展和经济子系统指标,并进行了数据的拟合,得出三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子系统关联度和协同情况的模型;最后,分别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物流业协同发展角度提出了相关经济政策建议,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子系统之间协同发展的速度,加快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