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txwd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GERD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既往诊治及疾病认知的调查背景和目的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食管及胃食管交界处的功能障碍,降低食管的感觉阈值,从而引发反流症状的出现。而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往往造成患者反复就医、治疗不规范,既影响治疗效果,又浪费了医疗资源。本研究目的:通过对GER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与GERD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以便有效治疗GERD。对象和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的122名GERD患者连续入组,填写GERD问卷。入选标准:1.年龄18~75岁;2.典型的反流症状,评分≥6分;3.慢性咳嗽、喘息、咽喉炎、咽部异物感,考虑可能为GERD伴随的食管外症状,经24小时食管pH监测检查证实存在异常酸反流;4.排除大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手术病史、继发性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它系统严重器质性疾病。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胃食管反流及相关症状、生活方式、既往检查治疗情况、疾病认知、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122例GERD患者,其中男75例(61.5%),年龄49.1±12.5岁;女47例(38.5%),年龄54.5±13.0岁;大学以上学历者50.8%;轻体力劳动者占80.3%;33.6%的患者存在长期腹压增加的危险因素。2.症状分布:32.8%的患者以烧心为最难受的症状,而胸痛、反酸分列第2、3位。3.危险因素:至少存在一项GERD相关危险因素的占79.5%;按照不同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以超重/肥胖(45.1%)、经常饱餐(39.3%)及伴随焦虑抑郁状态(31.1%)最多见;29.5%的患者对于罹患本病比较或非常担心、紧张,因担心得肿瘤就诊的患者占27.9%,担心本病会发展为食管癌占50.8%。4.既往检查治疗:18%的患者接受过5次及5次以上的胃镜检查,最多者达到20余次(77个月);51.6%的患者曾经坚持一种非药物治疗,避免饱餐、抬高床头、戒烟戒酒是有效的前三位非药物治疗方式;患者服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检查费超过1万元的占20.5%,药品费用超过1万元的占24.6%,36.9%的患者总花费达到数万元以上。结论GERD患者最难受症状是烧心、胸痛、反酸,多出现于餐后,饮食、体位、情绪与最难受症状出现有关。多数患者存在GERD相关的危险因素。患者因对本病认知有限,接受过反复检查及多种药物治疗,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同时患者本人也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接近1/3的患者对罹患本病比较或非常担心、紧张,约半数患者担心本病会发展为食管癌。在GERD患者的治疗中,强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以及对疾病认知误区的患者的解释非常重要。摘要二膈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GERD患者的长期疗效观察背景与目的本研究中心已观察到膈肌生物反馈训练(DBT)对GERD患者的疗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DBT对GERD的维持治疗的疗效。对象和方法连续入组GERD患者123例,入选标准:1.年龄18~75岁;2.具有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反流症状,反流症状评分≥6分;3.反流症状评分<6分但怀疑为胃食管反流病,且食管24小时pH监测阳性和/或PPI试验治疗有效;4.排除心肺疾病的胸痛、慢性咳嗽、哮喘的患者,食管24小时pH监测阳性和/或PPI试验治疗有效。患者在填写GERD问卷后根据意愿被分入两组,即DBT组(N=84)和PPI组(N=39)。分为两期:(1)初始治疗期(0-8周):DBT组的患者每日进行DBT,同时服用PPI(单剂量,2次/日),记录日记,PPI组的患者仅服用PPI,入组后第2、4、6周,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症状变化(DBT组的患者应每2周至医院随访1次,在医生指导下训练1次),第8周患者至门诊复诊并填写随访问卷;(2)维持治疗期(9周-6月),DBT组的患者继续每日进行DBT,两组患者均可按需服用PPI,记录PPI的用药量及症状变化,每月1次通过电话了解患者情况,要求患者于随访的第4、6个月至门诊复诊,填写随访问卷。不能来门诊随访的患者,通过邮寄随访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其情况。结果1.DBT组与PPI组患者,入组时在性别构成、年龄、BMI、腹围、反流症状总评分、PPI用量、精神心理状态上均无显著性差异。DBT组中有54人(64.3%)能坚持规律训练,其余30人训练欠规律或者未训练(35.7%),根据训练情况分为规律DBT组与不规律DBT组。在入组时及随访的各个时间点,三组患者的反流症状总评分(total reflux symptom score, TRSS)、PPI消耗量、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2.规律DBT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在随访的第2、4、6、8周及第4、6月末,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3.1、3.0、2.2、1.9、2.8、2.9 vs 8.5,p<0.05);PPI用量与入组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入组时已服用PPI);规律DBT组患者在第4、6月末的SAS、SDS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3.不规律DBT组的患者,除第2、4、6、8周末TRSS较入组时比较有显著改善外,第4、6月末的TRSS以及随访过程中的PPI用量、精神心理状态均较入组时比较无显著差异。4.PPI组患者在维持治疗随访过程中,除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下降外,PPI用量及精神心理状态均与入组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个月及6个月规律的DBT能够改善GER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摘要三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以呼吸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GERD患者的治疗观察背景和目的本论文第二部分的结果提示,规律DBT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反流症状的出现,改善患者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DBT在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对象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4例GERD患者,入组条件:1.年龄18~75岁;2.咳嗽和/或哮喘病程≥8周,除外肺部占位性病变及急性感染性病变;3.反流症状评分≥6分,或症状评分<6分但24小时食管pH监测阳性,或症状评分<6分、24小时食管pH监测(—),但PPI试验治疗2周有效;4.排除消化性溃疡、既往胃肠道手术史及全身疾病史的患者。患者填写GERD问卷后,学习DBT方法,在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规律的DBT,每2周电话或者门诊随访1次,了解症状变化,第8周末填写随访问卷。第8周后每月电话或门诊随访1次。结果1.共纳入14例GERD患者,其中RE 4例,NERD10例;男性9例;超重者5例;年龄50.9±12.9岁。2.咳嗽病程在10年以上的有5例,占35.7%,中位病程51月。3.以咳嗽为首发症状的有6例(42.9%),为最难受症状的有9例(64.3%);42.9%的患者咳嗽症状最常出现在睡眠过程中以及晨起空腹时;症状的诱因依次为体位相关(50%)、受凉(35.7%)及进食(28.6%);精神心理呈异常状态2例。4.DBT联合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的TRSS较最严重时显著下降,而咳嗽的评分较最严重时及入组时比较均出现显著下降,药物消耗量、精神心理状态在第8周末时与入组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随访3个月,症状的改善可以维持,药物消耗量有减少趋势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1. NERD(71.4%)患者与RE患者比较伴有更显著的呼吸道症状。2.咳嗽可能与夜间酸反流显著有关。3.DBT联合PPI治疗伴有呼吸道症状的GERD患者,短期内(2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反流和咳嗽症状,并可能减少维持治疗期PPI的消耗量,为反流病合并的咳嗽患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摘要四膈肌生物反馈训练对GERD患者治疗的作用机制探讨背景和目的本研究第二、三部分研究结果提示DBT有助于改善GERD患者的反流症状,也有相关文献表明DBT可以改善EGJ抗反流屏障功能。本部分研究目的在于观察DBT对GERD患者食管酸暴露、胃排空及食管动力的影响。对象和方法入组条件:同论文的第二部分。1.DBT对食管酸暴露的影响:7例GERD患者,入组前1周禁止服用PPI,规律训练2周后复查食管pH监测,训练期间避免服用抑酸药物及影响胃肠道动力药物。2.DBT对胃排空的影响:16例GERD患者,入组时进行1次核素胃排空检查,RE患者如果入组时已经服用PPI,则研究期间不更改PPI剂量。患者规律训练2周后需复查核素胃排空。另外,入组13名HS。患者与HS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DBT对食管动力的影响:入组32名GERD患者。重点观察DBT前后TLESR发生次数、TLESR总时间。结果1. GERD患者在2周规律的DBT后反酸评分(2.34±0.9 vs 1.3±0.4)、TRSS(7.7±2.9 vs 3.5±1.3)均较入组时显著下降,食管pH监测结果提示酸反流次数也明显减少(138.7±79.71 vs 79.3±92.5)(p<0.05)。2.入组时与HS比较,GERD患者2h全胃排空率(%)、2h近端胃排空率(%)、全胃排空速率(%/min)及近端胃排空速率(%/min)均显著降低(39.1±13.3 vs 57±18.4,49.4±13.5 vs 63.8±18.4,0.3±0.1 vs 0.4±0.1,0.4±0.1 vs 0.5±0.2),半排时间(min)明显延长(186.0±86.4 vs 119.9±40.1)。经过规律的2周DBT后,2h全胃排空率(%)仍显著低于HS组(40.6±16.5 vs 57±18.4),全胃半排时间(min)仍长于HS组(181.2±79.0 vs 119.9,40.1),但全胃排空速率、近端胃2小时排空率、近端胃半排时间、近端胃排空速率与HS组的差异不显著。3.6例患者经过DBT治疗后复查食管压力测定,TLESR发生次数、TLESR总时间变化不显著。结论1.2周的规律DBT能显著改善GERD患者的症状及食管酸暴露情况;2. GERD患者的胃排空明显较HS延缓,2周的DBT可能改善GERD患者近端胃排空功能;3.8周内的DBT尚不能减少GERD患者TLESR的发生。
其他文献
电影工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众多能够带来数以亿计税收的事业之一。但电影为什么具有吸引或者说怎样吸引如此多的消费者,活跃在电影圈的人,电影出租者,电影购买者呢?这个答案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作CTA(320排CT)和对比增强MRA(CE-MRA)检查,并于1周内作DSA检查,评价CTA
<正>不知不觉,自动泊车系统(如图1所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车的配置单上。曾经高高在上,只装备在豪车的高科技功能,如今在一些10多万元级别的小车上也有体现。自动泊车又称为
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通信系统朝着小型化、集成化和低功率的方向发展。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射频滤波器件,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拥有着体积小、高品质因数、高工作频率、高功
随着低碳经济和绿色包装的理念逐步被人们认可,环保型包装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纸质结构型缓冲材料由于取材于植物纤维,可回收复用,废弃之后可降解,被认为是理想的环保材料。
<正>展会期间,本刊编辑饱览各展馆汽保产品,为读者朋友搜集了一些亮点产品。六倍速棘轮螺丝刀企业:杭州巨星钢盾工具有限公司该产品采用专利六倍速棘轮设计,高效省时,作业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矿山、水利水电等工程领域出现了大量的边坡、地下洞室、坝基等岩土工程,这些岩土工程中存在的岩体的稳定性问题通常是工程建设进程与安全
为了解决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的倒车防碰撞系统精度不高、拓展性不强等问题,结合超声波测距原理,提出基于FPGA和TDC-GP2高精度的倒车防碰撞系统设计。该系统以FPGA芯片为主控
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教育逐步走向国际化,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共同促进国际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教育,各国综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