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3+-Yb3+掺杂纳米晶和玻璃的近红外量子剪切性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化石能源均为不可再生能源,长期使用将会造成能源的枯竭,因此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资源倍受人们关注。然而对于硅基太阳能电池,由于热损失的存在,电池的转换效率仍处在很低的水平。近红外量子剪切是指将一个可见波段光子转换为两个波长在1μm附近的近红外光子。因此通过量子剪切可以大大降低电池的热损失,进而提高电池效率。基于以上目的,本文对Tb3+-Yb3+体系量子剪切现象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开展了近红外量子剪切检测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设计并建立了研究所需的吸收光谱测量装置、荧光光谱测量装置以及时间分辨光谱测量装置。在时间分辨光谱测量中,利用电光调制器对连续激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调节,从而实现了对光强的调制。系统的时间分辨可达0.02 ms。  开展了Tb3+,Yb3+掺杂Y2O3和NaYF4纳米晶量子剪切性质的研究。利用473 nm激光激发Tb3+,获得了Yb3+的1μm附近荧光发射。对Y2O3:Tb3+,Yb3+的光谱分析表明:随Yb3+浓度增加,Tb3+荧光强度和5D4能级寿命逐渐减小,证明了Tb3+向Yb3+的能量传递;Yb3+荧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当Tb3+和Yb3+浓度分别为1 mol%和3 mol%时,Yb3+荧光强度达最大值,该浓度下的量子产率为110%。研究发现Yb3+荧光强度与泵浦功率成线性关系,从而确定了该基质中量子剪切为合作能量传递机制。而在NaYF4:Tb3+,Yb3+中,发现Yb3+荧光强度与泵浦功率呈非线性关系,为此提出了新的量子剪切模型。  开展了Tb3+、Yb3+掺杂氟氧玻璃量子剪切性质的研究。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Tb3+、Yb3+掺杂氟氧玻璃,在473 nm激光激发下,获得了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Yb3+近红外荧光最强时,Tb3+和Yb3+浓度分别为2 mol%和10 mol%,此时的量子产率为139%。对Yb3+近红外荧光的衰变曲线以及功率曲线进行探测,其结果与速率方程推导结果一致,进一步确定了氟氧玻璃中Tb3+-Yb3+体系量子剪切机制为二阶合作下转换或一阶两步下转换机制。
其他文献
只有一层原子厚的二维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它是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理想材料,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电子学方面它极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硅材料,因此石墨烯的量子
目前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采用的光源多为1.55μm半导体激光器,经掺铒光纤放大器后发射功率最高5W左右,限制了空间传输距离,激光发射角不可调,依靠机械式跟瞄系统。激光相控阵
单层WS_2具有超薄的厚度、高载流子迁移率、低电阻率、高开关比等优点,在光电子器件和谷极化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大面积高质量的单层薄膜是开发WS_2基光电器件的重要前提。本论文针对高质量单层WS_2薄膜制备及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利用低熔点钨源,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O2/Si衬底上获得了高发光质量的单层2H-WS_2三角片,其629.7 nm处发光峰半峰宽为18 nm(
近年来周期折射率分布光学波导阵列结构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集成全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周期折射率分布波导阵
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强度干涉学分析方法能够给出源的几何尺寸等信息,背对背关联是在HBT关联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给出源的温度等热力学性质,因此对背对背关联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