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种与濒危种生长策略比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king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入侵亚热带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自身生长特性,并与其入侵群落同生种生长和生理生态的比较及与本地特有濒危植物杭州石荠苧的比较,来分析其在亚热带入侵地区的生长策略。对入侵亚热带地区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原产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比较,发现两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组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关系,植株高度与组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的关系上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对不同生长季节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生物量分配的研究发现,茎生物量比高低顺序为12月>11月>8月,叶生物量比8月显著高于11月,12月的根生物量比显著高于11月。对加拿大一技黄花植株对密度的响应的研究发现,丛生植株和单生值株只在茎生物量比上存在差异,丛生植株显著高于单生植株。杭州石荠苧的比根长显著高于加拿大一枝黄花,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更粗,这有利于其穿透较硬的土层。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移入芦苇、白茅群落中的试验结果显示,芦苇群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而白茅在9月前还可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竞争,9月后由于自身生活史特征及植株高度已达到高限,不再能抵御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同生的同样属于外来植物的一年蓬等在SLA、LAR、RLR、RWR等方面没有差异,这些指标所反映的生长策略可能是入侵种的一些基本特性。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高,说明其是比较典型的阳生植物。杭州石荠苧的株高比显著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说明同样的地上生物量投入,杭州石荠苧的株高要低很多,不利于获取光能。在被其他植物遮敝后,杭州石荠苧提高叶片中叶绿素b的含量,来忍耐群落中的低光环境。这种可塑性发展的方向是不利的,物质积累的下降影响了生殖生长,从而造成了杭州石荠苧的濒危。对植物下土壤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植物入侵成功的机制。通过对4种类型20余个土壤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盐酸浸提、ICP-AES法与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在测定土壤速效钾时,在各个土壤类型上都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将所有类型土壤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时,相关性也很好,说明两种方法可比性比较高。在土壤速效钠方面,将所有类型土壤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时,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说明在对各类土壤的两种方法测定数据进行比较时,应采用不同的方程进行换算。本研究在土壤钾、钠含量测定方面,为新的研究方法与老的研究方法的比较提供了合理的平台。
其他文献
林先生在"诗书画印"四方面齐头并进,我们可以称他为画家,也可以称他为诗人、书法家、篆刻家。涵养于诗书画印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他的作品内涵丰富,耐于咀嚼,也可以说他
介绍了低冲击开发模式(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主要基础措施的结构及处理流程、机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重点介绍其径流衰减、水质净化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总结相
林鹏原名张德臣,1928年出生于河北易县。曾任中国书协理事、山西省书协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评审委员、山西省书协名誉主席。国书画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书法硕士生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时,其第14条将原有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并在此基础上,第235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从而终结了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关执行程序是否适用检察监督的争论。随后,最高法和最高检积极响应,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规定,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在我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然而
烟台港北航道外段是进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的必经之地,其运行效果制约着整个港区的发展,对其通过能力的研究有助于评估航道与港区的匹配程度,更科学地进行港区的规划与设计。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血清高尔基蛋白73(GP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12月为截止日期,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根据题目、摘要、全文逐步筛选,采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收税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也将影响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本文简要论述"营改增"的主要背景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领跑着中国的经济大势,而西部大开发也紧追其上。在实现中国2025的中国经济格局中,山西省作为中部崛起中的一个能源大省,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举措棋盘
泰安腾飞实业有限公司积极研究探索集体企业打造"四·三"构架班组建设管理创新,形成了标准体系健全、流程清晰、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班组建设工作局面,从而提升班组建设管理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失眠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选择偏向。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38例老年患者对失眠干预方法的选择偏向。结果 78.9%的患者认为催眠药物可改善失眠;仅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