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在中国审美文化发展史上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种从风格、形式到内容、品质的冲撞与融合,这对于处在引领和促进审美文化发展前列的汉族文人士大夫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地考验。在中国封建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每逢改朝换代,在仕宦阶层中,都会产生一群忠于旧朝不事二君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或隐于山林、市井,或隐于佛门道观,在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遗民思想与遗民文化。这种在乱世中兴起的文化之思,其实质是文人士大夫面对社会现实的重重矛盾与社会困境的压力而寻求的一种精神心灵道德上的自我安慰与排解。宋元易代是通过战争完成的,这种更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身份的交换,由此产生了不同文化间的融合现象,宋到元的换代所出现的文人士大夫遗民群体由于身处充满矛盾的社会,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背负了较前代遗民更为悲痛与复杂的情感。元代是汉族文人身份地位失落的一代,同时也是写意艺术发展兴盛的时代。元代较为宽松的文化政策使得在一段时间内,文艺方面出现了较宋代更为自由且饱含情感的面貌。在遗民意识影响下,元初的花鸟画在遗民画家群体间逐渐开启了一场写意性变革,他们致力于摆脱南宋富丽柔靡的绘画风气,以“逸笔”的表现方式实现花鸟画中“士气”与“古意”的追求,从而达到一种心灵自然的回归,于是在元代的花鸟画坛上出现了不同于南宋画风的清雅一格与水墨写意一格的花鸟画面貌,随即引起了元代其他文人画家竞相追随的花鸟画审美意趣,也形成了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审美风尚。可以说,遗民画家与遗民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元代花鸟画的变革是在遗民意识的影响下开启,在社会环境的发展中完成了花鸟画的写意性变革,彻底改变了南宋以来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并影响了后世花鸟画的审美意趣,使文人花鸟画成为花鸟画坛的主流。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元初文人画家的生平行状与绘画语境,主要阐述处于大变革时代背景下的遗民意识对元代花鸟画创作的影响;第二章探讨元代文人写意花鸟画的审美意趣和绘画理念,主要从“逸笔”与“士气”的审美追求、“古意”思想的影响以及“合幽寂人之心”的接受群体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与第四章主要对元代花鸟画所呈现的清丽工致与水墨写意两种绘画面貌进行梳理,列举两种风格下的不同画家群体,从绘画传承、物象营造、审美意趣表达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地解读与阐释。第五章则从“入世”与“出世”的角度来观照与探讨遗民意识对元代花鸟画创作的影响,分析“贰臣”与“在野”文人在花鸟画中的情感寄托。本文从元代花鸟画的写意性变革出发,分析在变革初期,元代花鸟画变革的主体、变革得以实现的条件以及变革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这一时期花鸟画的审美追求、审美意趣以及作品功用三方面来深入地审视与解读遗民意识影响下的写意性变革,从而更进一步的掌握元代写意性花鸟画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元代遗民意识影响下的花鸟画变革可以说是绘画群体在艺术创作中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这对我们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绘画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与梳理元代花鸟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