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造型艺术与古代中国文化——自先秦至宋元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作为六畜之一,善奔又能负重,性亦温良可驯,故为人类所豢养。而作为生产及交通工具,是人类的忠实奴仆和亲密朋友。且又运用于战阵中,马不但是农民商人之助手,贵族地位之象征,更是将士出生入死的忠诚伙伴,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一种特殊的地位。最初马作为人们猎取的对象,作为原始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进而,又成为人们驯养的对象,作为农业经济的一种补给,有的则也成为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人类的意识形态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古人常把拥有马和战车的多寡作为判断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依据。在《论语先进篇》的一个章节中,子路就有了“千乘之国”的说法,马与战争就有着不解之缘。骑兵则是“能离能合,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汉武帝为了依靠骑兵的力量实现征服四夷的政治野心,不惜重价派使大将带兵与匈奴奋战夺取宝马。马不仅作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也作为人类忠实的伙伴驰骋在艺术的天地,或歌颂、或描绘、或塑造神的载体,用来歌颂战争和庆贺战功的题材,用来象征某种精神,反映古代中国文化。本论文从关于马的起源和驯化谈起,第二章进入对中国古代美术中马的造型艺术的类别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在这里主要把马的造型艺术分为画像类和雕塑类两个大的类别,并选取马的造型艺术的实例进行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包括从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等多角度分析历代马的造型艺术特点的原因,并进一步挖掘其蕴涵的文化情结和民族精神。最后进入第三章从马的造型艺术看马与古代中国文化,主要从马的图腾崇拜和神话传说、马与古代战争、马与古代政治、马与古代文娱活动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期刊
地域特征与文化氛围决定着艺术创作的题材和审美取向。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彩艺术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世界艺术中展现出独具东方特色且代表新中国面貌
本文论述了巴托克《小宇宙》——《保加利亚舞曲六首》及其音乐创作。巴托克创作于1926年至1939年间的钢琴作品《小宇宙》,不仅是他本人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部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