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刻蚀铝合金仿真与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na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激光是激光刻蚀技术中常用的激光光源,研究不同脉宽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热效应,能够揭示脉冲激光参数对刻蚀结果的影响规律与机理,拓宽脉冲激光在激光刻蚀中的应用,提高刻蚀的效率。但是,脉冲激光与材料作用的瞬态过程难以通过实验完整准确的观测,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毫秒与皮秒激光刻蚀铝合金有限元仿真模型,探究了不同激光参数对温度场和刻蚀结果影响规律,开展了皮秒激光刻蚀实验与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了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基础理论。基于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分析激光与铝合金相互作用温度场理论模型;特别考虑动态变化的激光吸收率,并使用等效比热容对铝合金相变过程进行处理。(2)通过建立毫秒激光刻蚀铝合金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单脉冲能量与重复频率对激光作用中心点温度变化、径向与纵向温度分布、汽化时间阈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重复频率500 Hz,单脉冲能量7.2 J,50个激光脉冲作用下最高温为2510 K;增加重复频率与单脉冲能量能够有效促进热累积效应;表面径向1 mm与内部纵向0.6 mm区域内,热效应明显;在单脉冲能量10 J下,当重频大于300 Hz时,汽化时间阈值均小于0.013 s。(3)通过建立皮秒激光刻蚀铝合金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单脉冲能量与扫描速度对刻蚀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对激光焦点固定与焦点跟随加工方式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参数下,单脉冲能量从9.7μJ增加至43.2μJ时,仿真刻蚀深度由2.05μm上升至2.64μm;扫描速度从200 mm/s增大至460 mm/s时,仿真刻蚀深度从3.21μm下降至1.12μm;激光焦点跟随加工方式在50μm、100μm、150μm离焦量下,仿真刻蚀深度均为3.31μm,能够有效修正离焦量的影响。(4)开展了皮秒激光刻蚀实验与仿真分析。对比不同单脉冲能量与扫描速度下实验与仿真刻蚀结果,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进行激光焦点固定与焦点跟随刻蚀实验;基于仿真结果,对激光参数引起表面粗糙度变化的机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与仿真刻蚀结果吻合较好;激光焦点跟随加工方式在刻蚀过程中焦点更精准的聚焦于刻蚀区域表面,刻蚀深度保持稳定;在给定参数下,单脉冲能量从9.7μJ增加至45μJ时,表面粗糙度由3.2μm减小至1.6μm;刻蚀间隔从7.5μm增加至15μm时,表面粗糙度由1.1μm增加至3.1μm;扫描速度由220 mm/s增加至380 mm/s时,表面粗糙度由1.5μm增加至3.3μm;根据相应激光参数下的仿真刻蚀表面形貌,刻蚀区域内的峰谷高度差值变化引起了表面粗糙度的改变。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系统评价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分析现有关于ICU获得性衰弱预测模型的优缺点;2、通过Meta分析明确ICU获得性衰弱的危险因素;3、构建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者早期发现ICU获得性衰弱高危人群提供有用的工具,进一步完善ICU获得性衰弱的规范管理,降低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发生率。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广泛检索与阅读国内外文献,了解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
视频作为一种数据量巨大的信息载体,其压缩和传输问题一直是一项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视频应用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对高清视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第三代视频编码标准(如HEVC、AVS2)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多功能视频编码(Versatile Video Coding,VVC)。VVC在各个模块均引入了很多压缩性能优异的新技
二十一世纪,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之后,产生了大数据。同时半导体行业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生产出了拥有更高计算能力的芯片。在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设备的加持之下,神经网络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工智能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浪潮。从2012年的Alex Net到2020年的Alpha-fold,神经网络加持下的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对话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也
随着信息流量的快速膨胀和5G技术的落地推广,光纤通信网络也处于智能化升级的当口。光开关作为光纤通信网络中的核心器件,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角锥棱镜和步进电机的1×N端口机械式光开关;同时对1×N端口MEMS光开关进行了优化设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端口数量受限的问题。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分析了现有机械式光开关存在的问题,即二维网格的布置与体积的限制,使光开关无法做到更多的端口数量。
随着工业的发展,激光加工在微纳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激光诱导表面周期性结构(LIPSS)是微纳加工中重要手段。LIPSS是激光在物质表面形成的一种微米量级、甚至纳米量级的光栅结构,此结构在结构色、改变物体表面摩擦性能、润湿性、防伪等领域具有很多应用,甚至在化学生物等领域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相比于传统激光打标有不易氧化,耐高温,抗化学生物腐蚀,颜色随观察角度改变而改变等诸多优点。本文对L
目的: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腰背痛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和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IDD是一个多因素介导的病理学过程,其中压力刺激的髓核细胞损伤是该过程的关键一环。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作为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circRNA与
在并行分布式计算中,常把任务建模为数据流图(如神经网络的任务图、数据流计算机中的任务),任务的并行执行需要对数据流图进行划分。然而数据流图划分已经被证明是NP完全问题(NP-Complete),很难找到最佳划分策略。大量研究通过贪心或启发式算法(如表调度算法、聚簇算法以及蚁群算法等)在特定情况下找到较优解。这些策略只考虑数据流图的部分信息,因此划分效果不够稳定。针对此类问题,已有研究采用神经网络的
泛素(ubiquitin)化修饰在真核细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调节蛋白质降解、DNA修复、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理过程。泛素系统的紊乱可能会引起癌症、神经疾病等多种疾病。泛素系统的复杂性与功能性在于泛素可以形成多种泛素链从而实现复杂又多样的生理功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型泛素链,但最近发现细胞中还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异型泛素链。在异型泛素链中,一个泛素同时有两个及以上残基被修饰则被称为分支(bra
路由与波长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with Minimum Wavelength,RWA)问题,是指在给定的波分复用光网络中为指定的所有业务寻找一条从业务起点到业务终点的路径,并为每个业务分配特定的波长,同时必须满足通信互不干扰约束,即两个经过相同链路的业务不得分配相同的波长。而最少波长数路由与波长分配(min-RWA)为RWA问题的变种,要求网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