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十条”的颁布以及近些年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流域水环境治理已经逐步受到各方的重视。PPP(公私合营)模式的涵义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合作,为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由于我国流域治理任务重、资金需求量高,政府部门财政资金不足,难以满足治理要求,而PPP模式既可以提高水环境治理效率,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又能降低政府治理的风险,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流域治理项目采用了PPP模式。政府各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推进PPP模式的应用。然而,有关PPP模式在实际项目应用中的评价问题,尤其是对于流域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绩效评价,目前学者的研究较少,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凸显。因此,有必要基于我国PPP项目的应用现状,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研究,提高PPP项目的质量。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流域治理效益与PPP项目评价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界定了研究范畴。然后,对PPP项目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介绍,指出PPP模式引入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将应用流程和模式进行分析,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理论体系,并指出PPP模式在我国流域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接下来,结合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评价指标与模型的构建。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围绕时间和费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项目质量、合同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进行指标初选;随后,通过调查问卷来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在评价方法上,由于流域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的特点,评价指标同时包含定性与定量指标;构建的层次-模糊模型与之具有较好的契合度,通过该模型能够较准确的对流域治理PPP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选取广西省南宁市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进行分析,验证了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模型的可操作性。最后对项目的绩效改善提出建议,为今后的流域水环境治理PPP项目提供经验和借鉴。
其他文献
<正>2011年伊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将原隶属于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艺术学提升为门类的议案,这标志着我国艺术学学科摆脱了长期困扰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尴尬,并迎
从PLM、ERP系统各自质量管理功能及ERP与PLM集成3个方面,深入研究信息化实施对产品质量改善带来的影响,并将PLM、ERP应用于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结果表明,PLM、ERP能够规范质
伴随社会发展的迅速,水利水电工程逐渐增多.为了能够保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加强项目管理,促使水利工程能够高效稳定地进行.基于此,分析了项目管理
目前,建筑产业化在全国各个试点城市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有着逐渐代替传统建造模式的趋势,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建筑产业化发展带来的优势和国家及地方政策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行以来,招投标制度作为公共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得到了广泛实施,对规范公共工程建设市场秩序、节约工程建设支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英语的翻译要求准确、通顺、简练。论述了科技英语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着重说明了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和常用技巧。
智能机器人教学,涉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载体具有强大优势。我校在开展以机器人教学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着
<正>众所周知,拉威尔晚期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谓的"双调性"或"多调性",诸多有关拉威尔的著作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关于拉威尔"双调性"或"多调性"研究的最新力作是美国理论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来讲,如果不妥善化解在
报纸
贫困理论是贫困生认定的最主要理论基础,其中贫困的内涵为贫困生的界定提供了研究基础,贫困的识别、贫困的成因理论为贫困生认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资源的稀缺性与需求膨胀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