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格局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系统支撑着城市发展,交通方式的变革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城市和区域发展依赖于城市间的人、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城市网络格局,高铁网络建立起的高度流动性社会将成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21世纪以来,中国步入高速铁路快速建设与发展时代,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网络规模最大、运行速度最高的国家。高铁开通带来的时空距离压缩将加强城市群中核心—外围城市间的联动关系,重塑中国城市空间格局。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区域经济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也是全国范围内高铁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沪宁、沪杭、京沪等多条重要高铁线路陆续开通,该区域的高速铁路网络持续完善、高铁效应加速释放,对长三角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刻影响。高铁网络背景下城市间的关联特征及其演化机理等研究逐渐成为学术关注重点,本文在空间尺度范围上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空间联系格局和时空演化特征,并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格局的影响。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城市空间联系、高铁对群空间格局影响的文献研究进行梳理与阐释。从空间联系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回顾经典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结合高速铁路自身的特点,分析高铁作为交通运输工具与城市群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阐述了交通运输系统能较为精确反映城市间的通达程度、功能联系等核心指标。然后,在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和高铁网络空间分布情况后,以城市间铁路客运车次为基础,利用2007、2016、2017、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吸附指数和依附指数以描绘城市间联动关系及时空演化规律。长三角城市群基于铁路客运测算的城市吸附能力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在规模上表现为较为显著的首位型分布特征,在空间上呈现以沪、杭、宁三中心城市为节点的“Z”字形分布特征。最后,为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城间联动关系的决定因素,基于引力模型,利用吸附、依附指数和城市经济、人口等宏观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以刻画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系格局演化与核心—外围城市联动发展的基础。并把高铁开通看作一种政策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阐释长三角城市群的“高铁建设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规模、经济体量、腹地与其他中心城市的依附关系、地理区位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联系的主要原因。在高铁开通的影响下,中心城市辐射范围扩大,与腹地城市的联动效应明显增强,高铁网络重塑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
其他文献
跨越海湾、海峡等海域的跨海大桥,因其总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代表了尖端的桥梁技术。港珠澳大桥是国内首次在全桥应用大节段钢箱梁整体运输安装施工技术的超大型工程,具有梁段长度超长、重量超大和数量多等特点。海上作业易受天气海况影响,安装风险大,对海上运输、安装施工工艺、安装施工监控及现场施工组织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作为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4标非通航孔桥大节段钢箱梁整体运输安装项目的施工负责人,针对
学位
目前,缆索承重桥因其高效和卓越的建筑外观而在其他结构系统中独占鳌头。尤其因索结构受力特点明确,主要承受拉应力,从而被普遍的运用到大跨径桥梁的建设当中,特别是跨径在千米及以上级别的桥梁中。随着建设缆索承重桥的数量增多,设计出受力安全、经济合理的缆索承重桥变的尤为重要。而缆索承重桥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初始构型的稳定,且缆索承重桥的加劲梁的重量及索的Irvine参乎对索初始构型影响较大。同时随着缆索承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