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离褶伞菌株的ITS鉴定及其生理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bsqtld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褶伞属真菌的许多种既是美味的可食菌类,又具有药用价值,有些还有抗癌作用,是一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云南常见的离褶伞有10余种左右,由于过度采摘和生境破坏,云南的离褶伞资源逐年减少,因此研究离褶伞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ITS分子标记技术对十株离褶伞分离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同时选用采自云南不同地区的离褶伞菌株20株,对其菌丝的生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试栽培的实验。对10个离褶伞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得到了9条ITS片段,序列测定后,将所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上的同类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分离的9株菌株都为离褶伞菌株。以云南松茸的ITS为外群,用MEGA3.1软件做亲缘关系聚类分析,构建了云南离褶伞属真菌系统演化树,结果表明云南离褶伞属分四个类群,除一个类群与荷叶离褶伞聚在一起外,其他为三个新类群。对20株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碳氮比、pH、无机盐研究、以及离褶伞浸出液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选择了6株菌株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对离褶伞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探索;还选用了6株菌株进行试栽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0株菌株中有10株以果糖为最佳碳源,8株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绝大多数离褶伞的最佳碳源是单糖,即优先利用单糖;最佳氮源研究中,20株菌株中有14株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说明离褶伞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20株菌株中,有18株菌株在碳氮源比为10:1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表明离褶伞的最佳碳氮比为10:1;在最佳pH研究中,共有14株菌株在pH为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表明离褶伞的最佳pH为6左右;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合适浓度的离褶伞浸出液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离褶伞的最佳生长条件;到目前为止5株菌株还没有一种形成子实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菌株0010号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较大。
其他文献
<正>鲁政办发[2014]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加快发展品牌特色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农业转型
目的分析济南地区哮喘及鼻炎患者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探讨该地区常见过敏原的种类及致病情况。方法选择180例来自济南地区的过敏性哮喘和(或)鼻炎患者,应用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16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冠脉狭窄,提示为冠脉慢血流56例(慢血
辊底式热处理炉是中厚板材热加工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钢板的正火、回火及调质等工艺流程。其工作过程是通过对钢板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使其内部组织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
论述了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实现人的身份识别的方法 ,分析了目前生物特征的特点 ,选择指纹作为识别的特征 ,并对指纹的特征、提取方法、特征的预处理以及对识别的结果的影响等进
对投资建立了收益与风险的双目标规划模型 ,在目标函数为非光滑函数时 ,给出了该目标规划的算法 ,确定出合适的资产组合的投资比例 .
通过研究总图设计的原则与目的,针对总图设计特点,简化了总图布置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总图布置运输方式经济性为对象的总图布置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内容,是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精神需求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为我国相
作为计算机领域最重要的软件之一,操作系统提供了沟通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的平台,为广大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为了更好的发挥操作系统的功能,对其工作机制和原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
随着电信业的飞速发展和电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传输网的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多厂家产品、多传输制式并存的复杂局面。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对于故障和告警的管理是项复杂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