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褶伞属真菌的许多种既是美味的可食菌类,又具有药用价值,有些还有抗癌作用,是一类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云南常见的离褶伞有10余种左右,由于过度采摘和生境破坏,云南的离褶伞资源逐年减少,因此研究离褶伞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从而进一步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ITS分子标记技术对十株离褶伞分离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同时选用采自云南不同地区的离褶伞菌株20株,对其菌丝的生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试栽培的实验。对10个离褶伞菌株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得到了9条ITS片段,序列测定后,将所测定的序列与Genbank上的同类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分离的9株菌株都为离褶伞菌株。以云南松茸的ITS为外群,用MEGA3.1软件做亲缘关系聚类分析,构建了云南离褶伞属真菌系统演化树,结果表明云南离褶伞属分四个类群,除一个类群与荷叶离褶伞聚在一起外,其他为三个新类群。对20株菌株进行了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碳氮比、pH、无机盐研究、以及离褶伞浸出液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选择了6株菌株进行了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对离褶伞的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探索;还选用了6株菌株进行试栽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0株菌株中有10株以果糖为最佳碳源,8株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绝大多数离褶伞的最佳碳源是单糖,即优先利用单糖;最佳氮源研究中,20株菌株中有14株在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说明离褶伞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20株菌株中,有18株菌株在碳氮源比为10:1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表明离褶伞的最佳碳氮比为10:1;在最佳pH研究中,共有14株菌株在pH为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表明离褶伞的最佳pH为6左右;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钠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合适浓度的离褶伞浸出液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离褶伞的最佳生长条件;到目前为止5株菌株还没有一种形成子实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菌株0010号可人工栽培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