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物质受体小干扰RNA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对RANTES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病率逐年增加,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研究AR发病机理,从基因水平探求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本领域的前沿方向。P物质(Substance P,SP)是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通过与效应细胞表面P物质受体即速激肽-1受体(Neurokinin-1 receptor,NK-1R)结合,在AR炎性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P物质可增加鼻黏膜局部血管渗透性,促进组织水肿,同时也能引起趋化因子表达、释放,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等炎性细胞的趋化、浸润,从而激发并加重AR鼻黏膜炎症反应。SP主要通过与特异性NK-1R相结合发挥病理生理作用,NK-1R的数量和功能直接影响到AR中SP的功能。研究表明SP与NK-1R在AR中具有相互促进的正反馈作用,且抑制SP的表达,可以降低NK-1R水平,反之,通过NK-1R拮抗剂或者基因敲除、基因干扰等方式抑制NK-1R表达,也能使SP的表达降低[4]。我们运用RNA干扰技术,自行设计合成了P物质受体小干扰RNA(Neurokinin-1receptor-siRNA,NK-1R-siRNA),探讨NK-1R-siRNA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AR大鼠模型RANTES的表达,分析RANTES表达与AR发病之间的关系;探讨NK-1 R-siRNA对RANTES表达的影响,从而为AR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基因治疗组,阴性基因对照组,AR未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制备AR大鼠动物模型,评估各组AR症状及HE染色鼻黏膜病理学变化,检测鼻黏膜和鼻腔灌洗液中EOS计数,观察鼻黏膜免疫组化中NK-1R和RANTES的表达,ELISA法检测鼻黏膜中NK-1R含量和鼻腔灌洗液中P物质及RANTES含量变化,并采用Real time RT-PCR定量检测鼻黏膜中NK-1R及RANTES基因表达。  [结果]:①症状学观察:基因治疗组大鼠模型中喷嚏计数、挠鼻计数以及鼻腔分泌量较AR未治疗组和阴性基因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鼻腔灌洗液EOS计数:基因治疗组鼻腔灌洗液EOS计数明显少于AR未治疗组和阴性基因对照组(P<0.05)。  ③鼻黏膜病理学:AR未治疗组和阴性基因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受损,炎症反应明显,血管扩张,黏膜及黏膜下固有层大量EOS浸润;正常对照组黏膜结构正常,无明显EOS浸润;基因治疗组炎症反应轻微,未见明显EOS浸润。  ④鼻黏膜NK-1R基因表达:基因治疗组NK-1R表达明显低于AR未治疗组和阴性基因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⑤鼻腔灌洗液S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和基因治疗组相比,AR未治疗组和阴性基因对照组灌洗液SP含量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⑥鼻腔灌洗液RANTE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和基因治疗组相比,AR未治疗组和阴性基因对照组灌洗液RANTES含量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⑦鼻黏膜RANTES基因表达:基因治疗组RANTES表达明显低于AR未治疗组和阴性基因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K-1R-siRNA明显抑制AR鼻黏膜NK-1R、RANTES的表达和EOS的浸润,减轻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缓解AR相关症状,从而发挥了治疗AR的作用,并为AR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肾通胶囊的影响。 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手术组、肾通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术后8天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来判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
近视在全球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0%。高度近视会产生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以及黄斑变性等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近视受从视网膜到脉络膜到巩膜这一通路的局部机制
目的:研究DHA(Docosahexaenoic acid)在心房颤动模型中的作用,探讨DHA的抗房颤作用及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1.房颤模型的建立SD(250-300g),称重,10%水合氯醛(300mg/kg)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