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Co基不锈钢连接件涂层的制备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c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材料的突破性进展,使其工作温度范围降至600℃-800℃。不锈钢等金属连接件由于低成本和较优良的导热和导电性能,使其在SOFC连接体中得以应用。但不锈钢连接件在SOFC环境下的氧化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利用XRD、SEM和EDX讨论了SUS430、SUS316和SUS304三种试样在实验室空气环境中高温氧化(500℃、600℃、700℃和800℃)氧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采用电沉积和溶胶凝胶技术分别制备了Mn、Co和Mn-Co复合涂层在高温环境下的氧化增重和面比电阻的变化过程,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200h后SUS316、SUS430和SUS304三种试样单位面积氧化增重量逐渐增加,700℃和800℃下的单位面积氧化增重(10-1mg/cm2)较500℃和600℃(10-3mg/cm2)要高的多。200h后,SUS316试样在氧化过程中较SUS304和SUS430试样有更好的氧化性能,在低于600℃氧化过程中SUS304试样较SUS430试样耐氧化性能好,但600℃以上SUS430较SUS304有更优的耐氧化增重性能。但SUS316、SUS304奥氏体不锈钢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i-Mn尖晶石相与其热膨胀系数匹配性差。而SUS430试样与耐氧化膜层有相似的热膨胀性能。  2)实验中电沉积Mn的最佳工艺:沉积温度25℃,沉积时间20min,pH为3,电流密度为11A/dm2,此时膜层结合力为1级,电流效率为60.34%,Mn层厚度为30.5μm。Co沉积层制备最佳工艺:沉积温度25℃,沉积时间20min,pH为4,电流密度为3.5A/dm2,此时膜层结合力为1级,电流效率为98.7%,Co层厚度为28.6μm。  3)800℃经200h氧化后电沉积的Mn、Co和Mn-Co复合沉积层试样较空白SUS430试样的氧化增重、面比电阻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三种膜层试样单位面积氧化增重大小:Mn沉积层<Mn-Co沉积层<Co沉积层。面比电阻值大小为:Co沉积层<Mn-Co沉积层<Mn沉积层。且Mn沉积层可以有效抑制Cr和Fe元素的扩散。  4)800℃下氧化200h后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的不同溶胶膜层较SUS430空白的单位面积氧化增重、面比电阻均低,Mn∶Co=2∶1溶胶膜层具有最佳的性能。不同溶胶膜层200h后∶Mn∶Co=2∶1溶胶膜层样单位面积氧化增重为5.38*10-5 g/cm2、面比电阻为0.31 mΩ·cm2,Mn∶Co=1∶1溶胶膜层为1.2*10-4g/cm2、0.54 mΩ·cm2,Mn∶Co=1∶2溶胶膜层为1.45*10-4g/cm2、0.68mΩ·cm2,Co溶胶膜层为1.53*10-4g/cm2、3.6 mΩ·cm2,Mn溶胶膜层为1.58*10-4g/cm2、4.2 mΩ·cm2。且膜层表面物相结构对试样的导电性较为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能源形势的日趋紧张、矿产资源和电价的不断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日渐严格,作为耗能大户的水泥行业节能降耗与强化减排的重要性也随之愈加凸显,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富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任何产业要达到较高的生产率和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都必须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涂料也是如此。毫无疑问,若能开发出不含或基本不含挥发性有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有机污水的过度排放,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在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背景下,有机污水的处理需消耗巨大能量,使得能源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寻找清洁新能源和发展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一种新型绿色的生物能源转化技术,它利用阳极表面的产电细菌将废水中有机物蕴含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同时达到降解废水的目的。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成为工程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石油化工领域使用的设备中,设备外部一般与空气、土壤等腐蚀性较弱的介质接触,而设备内部则与酸、碱等
近年来,随着信息获取手段的日益丰富,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光技术也不断取得了创新与突破,在生产、生活和军事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红外光和保护被
该论文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制备BaCaCuO非晶前驱薄膜,然后后退火铊化处理制备TlBaCaCuO高温超导薄膜.运用多种现代的特征化技术对在(001)LaAlO基片上制备的TlBaCaCuO高温超
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牵头,会同湖南省农业大学、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等部
期刊
该文对环氧树脂体系的电子束诱导聚合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PH值测试分析了阳离子引发剂二芳基碘鎓六氟锑酸盐(PhISbF)的分解特性,对电子束固化环氧树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