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微粉化及其增溶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k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洛芬为苯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布洛芬被用作当今临床抗炎症疾病的首选药。同其它水难溶性药物一样,布洛芬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和吸收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尝试应用固体分散体和微粉化技术,改变其分布形态,包括其粒度大小、晶型等,提高其溶解性能,进而改善其生物利用度。这对于减少药物的临床使用剂量、降低毒副作用和提高疗效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针对微粉稳定性的问题,采用了加入亲水性分散载体,来改善微粉的贮存性能。通过考察溶出度和稳定性,确定了超声乳化溶剂吸附法制备布洛芬G-微粉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最佳处方工艺:精密称取布洛芬1.00 g,溶于20.0 ml无水乙醇中,再精密称取0.50g微粉硅胶加入该溶液,高速搅拌5小时,充分混合均匀至均一混悬液,在超声条件下以1 ml/min的速度缓慢滴加到Poloxamer188含量1%(w/w)500 ml的5℃(冰水浴)的水中,滴加完毕至溶液体系变更加浑浊,高速离心直至分离完全,除去上层清夜,抽滤,将所得固体样品于50℃真空干燥12小时后取出,研磨过筛,即得布洛芬G-微粉。对于硅胶吸附微粉的质量评价表明:布洛芬主要以无定型态附着在微粉硅胶的表面和孔结构内表面;制备的硅胶吸附微粉易于吸湿,应置于密闭干燥条件下保存;稳定性考察说明本工艺制备的微粉,稳定性良好,显示了微粉硅胶作为药物微粉化分散载体的良好前景;体外溶出结果表明,120 min药物的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对溶出曲线进行了拟合,符合一级和Higuchi结合型释药模型。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新能源法的颁布,光伏发电系统在我国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或者蓄电池释放的直流电转化为
目的:过劳性损伤是工作和运动环境共有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虽然流行病学证据表明,组织微创伤导致了过劳性损伤,但其形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骼肌过劳性损伤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