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传统与现状研究——以秦汉“五尺道”为例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eng46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缅甸、印度、阿富汗等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相联系的一条最早的陆上“贸易交通线”;并且,它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开边与统治所凭藉的“战略要道”;甚至用于战争讨伐或推进社会变革,使中原与“蛮夷”地区的联系日趋密切。因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西南丝绸之路,是一条与西南地区发展紧密相关,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友好往来的,文化交流,民族迁徙、宗教传播、使节过往、民俗濡染的“人文廊道”。 西南丝绸之路的驿道聚落,即位于西南三省的(按现行政区划川、滇、黔三省),在历朝历代中曾做过官方驿站的所有乡土聚落的总称。西南丝绸之路驿道聚落研究,不但涉及聚落的形成演变、结构布局、空间形态、建筑类型研究等微观层面,还对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旅游转型、聚落间区域联动发展等宏观的层面进行了探讨。是一项承上启下的,中观层面上的,对云南地域中广泛存在着的,并对云南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驿道聚落所进行的乡土建筑研究。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以秦汉五尺道沿线驿道聚落作为研究的主线。在物质形态方面,以明、清、近现代遗留为主的遗留作为主体。在非物质形态方面,则贯穿古今,在全面的视角上对其宗教背景、民族背景、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综合的阐述。旨在从人本主义的思想出发,从传统与现状二个维度,从驿道聚落的形成演变、价值特征、空间意象三个视域,从认识价值、审美价值、使用价值、情感价值四个角度对古驿道聚落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概括出驿道聚落的综合价值特征。 最后,从驿道聚落的综合价值特征出发,建立一套驿道聚落综合价值的量化评价体系。以一种客观的、可度量的标准为基础,判定各驿道聚落的历史与当前状况,为后续的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做准备。并且,评估体系的建立也为驿道聚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了一个科学决策的基础,避免因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带来对驿道聚落中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破坏”。
其他文献
南京明城墙是人类宝贵的建筑遗产。在南京明城墙准备申报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南京明城墙保护性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与着眼点;以建筑遗产保护性利用中
在高等学校里,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和"学术性机构"的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把图书馆与教师队伍、实验设备列为办好现代化大学的三大支柱.美国《大学图
"城中村"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存在于都市之中,给城市建设和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城乡二元体制和特定的供求市场关系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城中村"已成为城市的
本文将以人文主义的观点,在总结他人的研究成果,运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工程设计实践,探讨复合型校园的规划设计理念,以期寻找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的设计方法.本文先从
无疑自然是人类知识的源泉,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类自诞生起,一直以来都遵循着学习自然、尊重自然的传统。在经过了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建造技术发展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个
民居为人类提供了可以居住的空间,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建筑类型。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不同地区民居的风格和样式也存在差
景观规划的发展有赖于对景观做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并使之建立在更科学的数据库和分析方法基础上。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随着各门具体自然地理科学及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发展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的规划控制指标更是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然而长久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实践中往往着重对土地进行开
城市化因工业化而起,是现代化发展无法遏制的必经过程。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大多数地区进入了快速城市化阶段,产生了大量“被动城市化”的失地农民,由此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独有的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而中国地大物博,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合起来,就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