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翻译研究成果可为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提供有力的例证,另一方面哲学诠释学和接受美学则可为翻译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该论文运用哲学诠释和接受美学基本原理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标准和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等翻译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具体地说,我们紧紧围绕"翻译即解释"这个命题,对"翻译即解释"的基本内涵、翻译解释的基本特征、翻译中理想的解释度和现实的解释度、翻译中解释的结果(目的语文本)与解释的对象(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第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讨论.我们将努力证明,解释是翻译的普遍特征,但翻译是有限度的解释.正是由于翻译解释的有限性,翻译才需要一定的标准.翻译的标准体现为目的语文化(或其中的某个亚文化)对理想解释度的期待.决定理想解释度的不是原作者,也不只是源语文本,而是目的语文化(或其中的某个亚文化)与源语文本之间的视域差,正是这种视域差决定了翻译中理想解释度的大小.但在实际的翻译中,由于译者与目的语文化之间以及与源语文本之间视域差的存在,加上译者的能力和性格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的解释度常常会偏离理想的解释度.正是因为作为翻译的解释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有限性,所以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之间才呈现出一种既同且异、交叉互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