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乔治·艾略特在其著名的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充分展现了在其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对女性言行举止和道德规范的要求。问世以来,这部小说的结局部分一直广受关注。许多学者纷纷表达其困惑和质疑,他们认为主人公麦琪的死亡结局完全不符合逻辑,非常突兀。本文将尝试利用精神分析女权主义理论来论证小说的结局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分析作者安排麦琪死亡的深刻用意。该小说中,主人公麦琪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虽常常受到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一直努力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立足于对麦琪自我意识成长过程与发展变化的讨论,认为该小说着重刻画了充满叛逆精神的女主人公努力实现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并最终以牺牲自我来实现男女和谐的最佳状态。此外,该论文也探究了女主人公和作者身上洋溢着的女性主义意识。除引言和结论,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作者和作品,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该小说的研究成果及理论介绍。正文第一章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论述了主人公麦琪自身性格对其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影响。第二章通过分析麦琪的女性形象,与父权制社会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她对男权的反叛与尊崇的态度,探讨其自我意识的萌芽的过程。第三章从她的出走,对知识的渴求及对哥哥的反抗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探讨了麦琪自我意识的觉醒。第四章中麦琪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升华。在经历种种情感压迫之后,麦琪趋于成熟,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想所要,在是非对错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死亡中实现与哥哥和社会的和谐,也最终获得了自我的救赎。总言之,这篇论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麦琪一生中对自我意识的追求过程,以来解释乔治·艾略特的观点:“人生来有追求自我的欲望,一旦自我追求与外界现实相违背时,人们会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和爱从而牺牲自己”。麦琪一生都在追求自我意识的觉醒,最终通过选择自我牺牲以实现自己与外在世界的和谐。也许只有这样,麦琪的自我意识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