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的英文广告互文性成因分析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ny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英语广告语篇中的互文现象。“互文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符号学家Julia Kristev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用来表示不同语篇之间的联系,每个文本的外形都是由用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而成的,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国内外不少学者将互文性作为研究对象,把它应用于文学批评和非文学文本(比如广告)中的互文性研究,但极少学者探讨过互文性产生的深层机制,而模因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的新理论,对各种文化现象有很强的阐释力。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一系列广告实例的分析,探讨广告这种非文学文本的互文现象,旨在进一步阐明广告互文性的形成源于模因的传递。本文结合模因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分析互文性形成过程的理论框架。作者认为,作为一种语篇之间,或语篇与各种文化形象、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互文性的实现必然是以一个语篇化用、改写或吸收另一个语篇的某一部分为基础的,而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或若干个模因。当然,并非所有的模因都可以用于帮助实现广告的互文性。只有那些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胜出,在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三方面表现值均较高的强势模因才有可能被广告者选择,用以创造良好的互文效果。本文从细节互文,体裁互文和文化互文的分类方式入手,探询其中存在的模因、模因的特性、生存周期以及传递方式,从而发现原文本与互文本之间存在的互文关系正是由于模因在其中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传播方式在宿主和传播介质之间的复制和演化引起的。广告者通过引用、另铸、移置三种模式对基因型模因进行利用和改造,使得消费者把广告产品和他们所熟悉的概念或观念联系起来,因而降低了其对广告的排斥,增加了产品宣传的有效性。希望通过本研究,我们能够对互文性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希望本研究能为广告人的广告创作及消费者的广告欣赏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不同提取工艺对麻椒总黄酮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性。以总黄酮的提取率为参考指标,采用酶辅助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微波协同酶辅助提取法、微波协同表面活性剂提取法提
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表示连贯关系的语言手段,常被说话人用来联系言语或文本的当前话语状态及其后续单元。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话语标记语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作为英国伟大现代主义作家的劳伦斯,他的作品可谓是饱受争议。本文主要研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查》不仅在刚出版时就在英美等国家遭遇查禁,在中国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对城市绿化要求有所提升,这也促使居住区绿化开始有所发展。这是因为居住区绿化与城市绿化,属于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居住区绿化落到实处,并取得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从语文能力出发,从语文的现实性和发展性出发,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概括为五个方面: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