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痹痛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HMGB1/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影响机制。方法:理论研究: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回顾性研究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与认识以及对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本病药物的疗效评价,指出中药复方新痹痛灵治疗本病的可靠性及其治疗机制与HMGB1/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可能性。实验研究:新痹痛灵方中组成药物经相关工艺处理后制成浸膏。选用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新痹痛灵高、中、低剂量组(3.2,1.6,0.8g·kg-1·d-1)以及雷公藤多苷片组(0.008 g·kg-1·d1),每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余6组采用二次免疫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二次免疫当天大鼠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1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用容积法定期测量大鼠左后足踝关节体积并进行关节炎评分;处死大鼠后留取关节、外周血清及滑膜组织,关节病理切片观察并评分,同时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清中HMGB1及NF-κB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以及RTq-PCR检测滑膜组织中IL-1β mRNA、IL-6 mRNA、TNF-αmRNA及HMGB1 mRNA的表达。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常规培养及传代;将HMGB1与LPS制备成HMGB1-LPS复合物;新痹痛灵按2×10-6、10-5、2×105倍比稀释成低、中、高浓度。常规培养及传代后的RSC-364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新痹痛灵低、中、高浓度组(0.004 g·L-1、0.020 g·L-1、0.100 g·L-1)。新痹痛灵各浓度组预先采用新痹痛灵对应浓度干预24 h。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同时给予HMGB1-LPS复合物刺激,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RTq-PCR检测细胞中IL-1β mRNA、IL-6 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SC-364细胞中NF-κB p65及IκBα的表达。结果:理论研究认为,新痹痛灵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的治疗,安全且可靠。在体实验研究中,模型组SD大鼠CIA造模后,双后肢陆续出现关节红肿且进行性加重,并伴活动障碍;与模型组同期相比,新痹痛灵各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大鼠关节红肿、活动障碍等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新痹痛灵高剂量组与雷公藤多苷片组改善较为明显;21d的关节炎评分,新痹痛灵高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随着免疫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呈递增趋势,新痹痛灵各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关节肿胀度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14d时新痹痛灵高剂量组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21 d时新痹痛灵高剂量组、雷公藤多苷片组肿胀度明显降低(P<0.01);关节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新痹痛灵各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关节病变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病理评分结果显示,新痹痛灵中、高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评分较模型组减低(P<0.05或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新痹痛灵各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中IL-1β、IL-6及HMGB1的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1或P<0.05),新痹痛灵中、高剂量组中TNF-a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新痹痛灵各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中IL-1β mRNA、IL-6 mRNA及HMGB1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降低(P<0.01或P<0.05),新痹痛灵中、高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中TNF-α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1)。离体实验研究中,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及新痹痛灵低、中、高浓度组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及TNF-α含量较对照组均升高(P<0.01),.新痹痛灵中、高浓度组中IL-1β及IL-6的含量较模型组下降(P<0.01),新痹痛灵低、中、高浓度组中TNF-α含量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或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及新痹痛灵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中IL-1βmRNA、IL-6 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增多(P<0.01或P<0.05),新痹痛灵低、中、高浓度组中IL-1βmRNA及IL-6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新痹痛灵高浓度组中TNF-α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及新痹痛灵低、中、高浓度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较对照组强度增高(P<0.01),新痹痛灵中、高浓度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强度较模型组降低(P<0.01),模型组及新痹痛灵低浓度组细胞胞浆中IκBα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新痹痛灵低、中、高浓度组细胞胞浆中IκBα的表达较模型组均增高(P<0.01)。结论:在中医理论基础上,经最优处方筛选研究而确定的中药复方新痹痛灵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可靠。实验研究证实,新痹痛灵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可有效减轻CIA大鼠关节肿胀、关节病理改变,可抑制HMGB1-LPS复合物诱导下RSC-364细胞的炎症反应,其免疫抑制作用的发挥与影响HMGB1/NF-κB信号通路相关,即在HMGB1/NF-κB信号通路中,新痹痛灵对HMGB1、NF-κB的活化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1L-1β、IL-6、 TNF-α均有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HMGB1/NF-κB信号通路下的炎症级联反应,有效控制RA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