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淀粉芽孢杆菌中黄曲霉毒素降解酶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f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10为研究对象,对菌株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降解酶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对降解酶的降解特性和催化反应关键位点进行探究。旨在分离得到能够高效降解AFB1的降解酶,同时为日后通过酶工程学改造提高该酶稳定性和催化反应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使其能够早日应用于动物生产实践之中。方法:本试验首先通过蛋白酶K处理,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10培养上清中,具有AFB1降解活性的物质是否为某种蛋白。之后使用硫酸铵对培养上清中的蛋白进行梯度沉淀,经透析除盐后制备粗蛋白液。通过DEAE离子交换色谱对AFB1降解酶进行初步分离,再将最优降解组份通过凝胶过滤色谱进一步分离;最后经SDS-PAGE分离后,进行蛋白质质谱鉴定,以确定B10菌株中AFB1降解酶的氨基酸序列。使用AlphaFold2对该酶蛋白质结构进行建模,并与黄曲霉毒素进行分子对接研究,以分析该酶是否能催化黄曲霉毒素降解,并对与催化降解相关的氨基酸残基进行研究。从B10菌株中,尝试扩增降解酶基因,构建降解酶-pET-28a重组载体;经原核表达后,检测降解酶是否具有活性,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在不同培养时间、温度、pH值、金属离子和其他常见条件下,对降解酶的AFB1降解效率和降解活性进行研究。最后对降解酶的活性位点进行探究,并通过定点突变试验构建降解酶突变体,测定突变体的AFB1降解效率。结果:对培养上清通过蛋白酶K进行处理,首先确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10中AFB1降解活性物质是某种酶。通过硫酸铵梯度沉淀培养上清中的蛋白,发现浓度为80%的硫酸铵粗提蛋白具有最佳的AFB1降解效率。粗提蛋白经DEAE离子交换色谱初步分离,和凝胶过滤色谱进一步分离,确定4-3组份降解活性最高,降解率为87.3%。最后经过SDS-PAGE分离、蛋白质质谱检测及分析匹配之后,初步判定B10菌株中具有AFB1降解活性的酶可能为漆酶。通过AlphaFold2对重组漆酶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经拉氏图评估,97%的残基落在可允许的区间内,可用于分子对接研究。将6种黄曲霉毒素与B10漆酶预测模型进行分子对接,各黄曲霉毒素与B10漆酶均有较高的对接打分。B10漆酶Lys-153和Arg-268均与各黄曲霉毒素产生了氢键相互作用,这两个残基极有可能是结合毒素的关键氨基酸;此外,His-87均与各黄曲霉毒素产生了疏水性作用力。结果说明B10漆酶与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即有可能发挥AFB1降解特性。通过PCR扩增得到B10漆酶基因,并成功构建B10漆酶-pET-28a重组载体。B10漆酶与贝莱斯芽孢杆菌SRCM100072中漆酶结构域蛋白YImD同源性达99.64%。通过原核表达B10漆酶,经SDS-PAGE表现为明显且单一的条带,表观分子量约为35 kDa。通过对B10漆酶酶学特性研究发现,B10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5;在pH 5.0-8.5和30-50℃条件下,B10漆酶稳定性较好。通过测定B10漆酶的AFB1降解效率发现,随着孵育时间增长,AFB1降解率逐渐升高,反应36 h时AFB1降解率可达79.3%。通过测定不同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发现B10漆酶在pH 6.5时AFB1降解率最高,可达84.2%。温度从20℃-40℃,随着温度升高降解率逐渐升高,40℃时AFB1降解率可达82.4%。Ca2+、Cu2+、Co2+、Fe3+、Mn2+、Zn2+会显著降低B10漆酶的AFB1的降解活性(p<0.001),Na+,K+略显著降低其降解率(p<0.05);Mg2+虽然能略微提升降解率,但是对AFB1的降解活性并无显著影响。EDTA(p<0.05)和SDS(p<0.001)会显著降低重组漆酶的AFB1降解活性。值得注意的是添加DMSO后,AFB1降解效率显著提升(p<0.05)。通过定点突变评估B10漆酶中H87、C132和H149残基的作用,发现单突变体H87(p<0.001)、C132(p<0.05)和H149(p<0.001)能够显著降低B10漆酶的AFB1降解活性;AFB1降解率分别下降至54.2%、60.8%和56.8%。双突变体H87/C132、H87/H149、C132/H149的AFB1降解活性发生进一步降低。而三突变体H87/C132/H149的AFB1降解活性几乎完全丧失。结论: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10中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活性物质,包含一种新型漆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6.5;在pH 5.0-8.5和30-50℃条件下,稳定性较好。B10漆酶在40℃,pH为6.5时表现出较高的AFB1降解活性,同时Mg2+和DMSO能够提高B10漆酶降解AFB1的效率;Lys-153、Arg-268、His-87、Cys-132和His-149残基在催化B10漆酶降解AFB1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的人畜共患病,由胞内寄生菌布鲁氏菌属(Brucella spp.)引起。布鲁氏菌病在我国被归为二类动物疫病,动物一旦感染布鲁氏菌病,均要销毁处理,目前主要通过对动物免疫接种进行预防。布鲁氏菌感染人群主要是人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及其产品等途径,人被感染后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合并抗生素疗法,但是治疗周期长并且预后效果差,因此,急需研发出能有效清除细胞内
学位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病原相互传播扩散,造成动物大量发生各种病原的混合感染,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随着混合感染的情况逐渐复杂化,患病动物可能同时感染多种症状相似的病原,现有的常规检测手段耗时耗力,多重PCR检测技术作为现有的常规检测方法中通量最大的检测方法,最多可以同时检测四种病原,难以涵盖所有可能存在的致病病原,因此开发一种大通量核酸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
学位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传染性病毒病,可以感染各个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高达100%的急性感染死亡率给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疗ASF的疫苗或特效药。因此,需要有效的抗ASF病毒药物。ASFV dUTPase(dUTPase)是由E165R组成的同源三聚体,dUTPase可以降解细胞质中的2’-脱氧尿苷5’-三磷酸(dUTPase),减少尿嘧啶掺入病
学位
恶性疟原虫是由雌性按蚊传播的一种顶复门寄生原虫,人类被其感染后通常会出现高热、贫血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公共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寄生在人类红细胞内的恶性疟原虫通过内吞作用摄取丰富的营养物质维持自身生长,已有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蛋白质的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质含有EF-hand结构域,在调节特定的内吞和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弓形虫中包含EF-hand结构的钙离子结合蛋白质可以与虫
学位
期刊
锥虫是原生动物门中寄生于多种动物血液里的一类寄生虫,其中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有布氏锥虫和克氏锥虫两类。布氏锥虫主要通过媒介采采蝇的叮咬传播,可引起人昏睡病、野生动物及以牛为主的家畜的拿干拿病(Nagana),对人类的健康和畜牧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锥虫对其治疗药物逐渐产生耐药性,但由于研发成本高收益低,抗锥虫病新药及疫苗的研发进展缓慢。纳米材料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已有文献报道,纳米材料石墨烯对
学位
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ALSV)于2017年第一次在中国被发现,是一种新型的分节段性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荆门病毒属。该病毒主要通过蜱虫叮咬而传播感染人。蜱传病作为一类新发传染病,已经引起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和医疗卫生人员的重视。而对于我国蜱种及病原的分布、尤其是新发蜱媒传染病尚不清楚,限制了蜱传病的科学防控。因此对蜱虫种类及蜱传病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020年,在对辽宁省各地采
学位
旋毛虫,属于蠕虫,呈世界性分布,其感染宿主后可引发旋毛虫病,该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已有的研究表明,感染蠕虫后,常会引起外周血中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以抵抗蠕虫的入侵。然而,在误食未煮熟的含有幼虫囊包的肉开始,到旋毛虫在宿主肌肉内形成囊包这一时间段,嗜酸性粒细胞是如何变化的尚不清楚,其增多的机制又是什么也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对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增多机制进行了初
学位
肠道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发展使肠上皮结构可在体外三维空间呈现,其包括各类型的肠上皮细胞和部分肠道功能,对研究肠道发育和疾病、肠上皮屏障功能等具有显著价值。新型小肠类器官显著富集了损伤反应干细胞群,在培养过程中启动损伤再生基因的表达,能在体外高效地还原肠上皮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上皮组织器官再生提供了新模型,且有助于肠道疾病的机制研究、损伤模型的建立以及药物筛选等。本文就类器官培养在肠道疾病研究
期刊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不同超声引导平面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超声引导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短轴组(n=42,采用超声短轴平面外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和斜轴组(n=42,采用超声斜轴平面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条件指标、穿刺效果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
期刊